名句出處
出自清代乾隆的《三巴圖魯歌》
全文:
巴圖魯者勇冠軍,昔我旗人頗恆有。
近世以來殊不聞,蓋因太平日已久。
歲寒松柏見後凋,當春何以殊榆柳。
邇者西鄙屬用軍,折衝鹹欲效奔走。
舒布圖鎧已超群,三巴圖魯亦赳赳。
其一額納伸,去歲伊犁從將軍。
將軍使彼詢事因,單騎逕入眾賊群。
左支右屈,箭斃數人。
知事不濟,拔刀自刎期報君。
其一巴寧阿,倉卒亂時將軍前後護衛相蔽遮。
發無不中,中無不死,殺*人如麻。
將軍遣之出,巴寧阿曰:朝廷命官偷生安往耶。
力敵視將軍,盡節然後伏劍義烈真堪嘉。
二人既死還復甦,宰桑巴磉得之壯其志,養之數月我師再入方得歸軍牙。
其一曰富錫爾,將軍命之攜印以出歸帝里。
其奈賊人擁蜂更屯蟻,料不能出將印沉之水。
力戰受創命垂盡,伊犁喇嘛救之得不死。
故賜額納伸曰卓禮克圖巴圖魯,卓禮克圖者,節義卓爾永不渝。
賜巴寧阿曰昆都爾巴圖魯,昆都爾者,力敵萬人暇有餘。
賜富錫爾曰哈布台巴圖魯,哈布台者,穿楊貫石技不殊。
回思去歲迅功成,亡矢遺鏃夫何曾。
不期小丑逆志萌,未能除蔓我二卿。
乃致沙場雙捐生,亦我坐謀遙未精。
嘉我旗人多忠誠,舊風未遠垂儀型。
愉以為戚留定評,乃至西海揚芳聲。
參考注釋
敵視
當成仇敵看待;仇視
我們的政策並不敵視任何國家
將軍
(1)
(2) 下象棋時攻擊對方的“將”或“帥”
(3) 將西洋棋中的“王”暴露在對方棋子前,以致如果不是“王”被馬上保護起來(如在其間放上另一棋子),則下一步便可能被對方吃掉
(4) 比喻給人出難題,使人感到難辦
他當眾將了我一軍,要我表演舞蹈
盡節
為保全節操而犧牲生命
為國盡節
然後
用於順承複句的後一分句的句首,或一段的開頭,表示某一行動或情況發生後,接著發生或引起另一行動或情況,有的跟前一分句的“先”、“首先”相呼應
然後皇上與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。—— 清· 梁啓超《譚嗣同傳》
伏劍
以劍自刎。《左傳·襄公三年》:“ 魏絳 至,授僕人書,將伏劍。” 三國 魏 曹植 《七啟》:“故 田光 伏劍於北 燕 , 公叔 畢命於西 秦 。” 唐 李肇 《唐國史補》卷中:“﹝ 田中 ﹞後知力不可報,密為遺表,伏劍而終。” 清 錢謙益 《母劉氏仍前贈》:“古之賢母,望倚門而辭伏劍者,無不教其子以作忠也。”
義烈
(1).忠義節烈。《宋書·胡藩傳》:“卿此姪當以義烈成名。” 唐 皮日休 《陵母頌》:“使千百小人如女子忠貞義烈者,未之有也。” 歐陽予倩 《桃花扇》第四場:“倒想不到 香君 會這樣義烈。”
(2).重義輕生的人。《三國志·魏志·臧洪傳》:“今王室將危,賊臣未梟,此誠天下義烈報恩効命之秋也。” 宋 曾鞏 《寄歐陽舍人書》:“至於通材達識,義烈節士,嘉言善狀,皆見於篇,則足為後世法。”
乾隆名句,三巴圖魯歌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