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清代乾隆的《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三·二王后(明祖宗之意也)》
全文:
三恪二王古有雲,受禪征伐說徒紛。
魏晉以降更以假,不脩實德脩空文。
元之瀛國明崇禮,雖加封爵未聞延及奕世享隆恩。
天命天聰肇東土,順治奄有中外建極尊。
然實取之流寇,並非取之勝國者,豈於明之後裔有所慚德而當待以賓。
康熙有成命,雍正奉以遵。
遂求朱氏之裔,賜以通侯俾世守其祀而弗湮。
則我祖宗興滅繼絕之意超往代,詎如李唐周旋周武隋文之子孫。
參考注釋
三恪
周 朝新立,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孫,給以王侯名號,稱三恪,以示敬重。 周 封三朝說法有二。一說封 虞 、 夏 、 商 之後於 陳 、 杞 、 宋 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昔 虞閼父 為 周 陶正,以服事我先王。我先王賴其利器用也,與其神明之後也,庸以元女 大姬 配 胡 公,而封諸 陳 ,以備三恪。” 杜預 註:“ 周 得天下,封 夏 、 殷 二王后,又封 舜 後,謂之恪,並二王后為三國。其禮轉降,示敬而已,故曰三恪。”一說封 黃帝 、 堯 、 舜 之後於 薊 、 祝 、 陳 。《詩·陳風譜》 唐 孔穎達 疏:“案《樂記》云:‘ 武王 未及下車,封 黃帝 之後於 薊 ,封帝 堯 之後於 祝 ,封帝 舜 之後於 陳 ;下車乃封 夏後氏 之後於 杞 ,投 殷 之後於 宋 。’則 陳 與 薊 祝 共為三恪, 杞 宋 別為二王之後矣。”後世帝王亦多承三恪之制。《新唐書·玄宗紀》:“﹝ 天寶 九載﹞九月辛卯,以 商 、 周 、 漢 為三恪。”《新五代史·晉高祖紀》:“﹝ 天福 二年春正月﹞封 唐 宗室子為公,及 隋 酅公 為二王后,以 周 介公 備三恪。” 清 錢謙益 《會同館》詩之一:“會朝 青海 班三恪,莫訝胡兒説會同。”
二王
(1).指兩個天子。《禮記·曾子問》:“天無二日,民無二王。”
(2).指封王爵的二人。 清 王恪 《椒山先生祠》詩:“疏成十罪定,獄借二王辭。”按:二王,指 明仁宗 子 裕王 與 景王 。
(3).同時齊名的王姓二人。(1) 晉 王戎 和 王衍 。《晉書·羊祜傳》:“ 戎 衍 並憾之每言論多毀 祜 。時人為之語曰:‘二 王 當國, 羊公 無德。’”(2) 晉 書法家 王羲之 、 王獻之 父子。 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·雜藝》:“ 梁氏 祕閣散逸以來,吾見二 王 真草多矣。” 唐 羅隱 《寄酬鄴王羅令公》詩之一:“書札二 王 爭巧拙,篇章七子避風流。” 清 姚鼐 《王禹卿七十壽序》:“書法則如 米元章 、 董元宰 之嗣統二 王 。”(3) 南齊 王延之 與 王僧虔 。《南齊書·王延之傳》:“ 延之 與尚書令 王僧虔 中立無所去就,時人為之曰:‘二 王 持平,不送不迎。’”
受禪
亦作“ 受嬗 ”。王朝更迭,新皇帝承受舊帝讓給的帝位。《孔叢子·雜訓》:“夫受禪於人者則襲其統,受命於天者則革之。”《漢書·王莽傳中》:“予之皇始祖考 虞帝 受嬗於 唐 。” 明 王鏊 《震澤長語·官制》:“ 文帝 受禪,改秘書為中書。” 梁啓超 《中國專制政治進化史論》第二章:“ 舜 禹 受禪,必待諸侯朝覲謳歌訟獄之所歸,然後即位。”
征伐
討伐;出兵攻打
湯武征伐。——《韓非子·五蠹》
乾隆名句,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三·二王后(明祖宗之意也)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