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清代乾隆的《題丁觀鵬白描十六羅漢卷》
全文:
大海湯湯浴烏兔,不風千丈波堪怖。
有應真者凡十六,遊戲於斯亂而渡。
借問上人何自來,又復渡將何處去。
徒使天龍鞠𦜕迎,渤馬澥牛紛作馭。
神通即是不了義,莫若常向箇中住。
觀鵬此日之雲鵬,又復氏族同為丁。
疑是三生薰白業,解與淨土傳真形。
五百羅漢我作記,未免綺語談三乘。
此則二八不言說,有形無色神亭亭。
記亦非多畫非少,如是如是忘所能。
參考注釋
五百羅漢
佛教語。常隨 釋迦 聽法傳道的五百弟子。《十誦律》卷四:“今日世尊與五百羅漢入 首波城 。”《法苑珠林》卷七三:“ 如來 將五百羅漢常以月十五日於中説戒。”一說為參加第一次結集或第四次結集的五百比丘。參閱 宋 高道素 《乾明院五百羅漢名號碑》。今寺廟羅漢殿多供奉“五百羅漢”。
未免
(1) 實在是,不能不說是
你的發言未免長了些
(2) 不免
初次見面,未免有些拘束
綺語
(1).佛教語。涉及閨門、愛*欲等華艷辭藻及一切雜穢語。十善戒中列為四口業之一。 南朝 梁武帝 《答<菩提樹頌>手敕》:“但所言國美,皆非事實,不無綺語過也。”《法苑珠林》卷八八引《成實論》:“雖是實語,以非時故,即名綺語。或是時以隨順衰惱無利益故,或雖利益,以言無本,義理不次,惱心説故,皆名綺語。”
(2).指纖婉言情之辭。 清 李漁 《憐香伴·香詠》:“貧尼少時也學拈毫,自摩頂以來,十年不作綺語了。” 清 陳廷焯 《白雨齋詞話》卷五:“近人為詞,習綺語者,託言 溫 韋 。” 瞿秋白 《餓鄉紀程》四:“或是竟順流忘反,成綺語淫話的爛小說生涯。”
(3).華美的語句。 唐 韓愈 孟郊 《城南聯句》:“綺語洗晴雪,嬌辭哢雛鸎。” 宋 蘇軾 《登州海市》詩:“新詩綺語亦安用,相與變滅隨東風。” 徐特立 《國文教授之研究》第二章:“綺語:意義藴藉或新奇,讀之有餘味者。詩歌等文用之,國小教科書選用宜極少。”
三乘
三乘車。每乘四馬。 殷 商 時為下大夫的儀制。《禮記·少儀》:“貳車者,諸侯七乘,上大夫五乘,下大夫三乘。” 鄭玄 註:“此蓋 殷 制也。”
(1).佛教語。一般指小乘(聲聞乘)、中乘(緣覺乘)和大乘(菩薩乘)。三者均為淺深不同的解脫之道。亦泛指佛法。《魏書·釋老志》:“初根人為小乘,行四諦法;中根人為中乘,受十二因緣;上根人為大乘,則俢六度。雖階三乘,而要由修進萬行,拯度億流,彌歷長遠,乃可登佛境矣。”《西遊記》第二回:“妙演三乘教,精微萬法全。” 潘飛聲 《甘露寺》詩:“荒苔佛座參三乘,老樹僧房坐六朝。”
(2).道教語。謂以 元始天尊 所傳為大乘上法,屬洞真部;以 靈寶天尊 所傳為中乘中法,屬洞元部;以 道德天尊 所傳為小乘初法,屬洞神部。《雲笈七籤》卷一:“精研三乘,詳觀四輔。”
乾隆名句,題丁觀鵬白描十六羅漢卷名句
名句推薦
銅臭可憐兼乳臭,時艱益覆信才艱
寧調元《燕京雜詩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