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清代乾隆的《元旦宴諸王六韻》
全文:
天下人增歲,寰中物報春。
簋樽酬上日,禮樂本彝倫。
大典疏情誼,內朝展燕親。
青陽欣序啟,茀祿迓天申。
映座椒花麗,盈庭鷺羽振。
和平歌斂福,敷錫萬方民。
參考注釋
上日
(1).朔日,即農曆初一。《書·舜典》:“正月上日,受終於 文祖 。” 孔 傳:“上日,朔日也。”《初學記》卷四引 隋 杜台卿 《玉燭寶典》:“正月為端月,其一日為元日,亦曰上日。” 清 金農 《元日過張少府小飲花下》詩:“仙尉逢 梅福 ,同為上日吟。”一說上日指陰曆每月上旬之吉日。 清 王引之 《經義述聞·尚書上》:“上日、元日,皆非謂朔日也。上日謂上旬吉日……自 張衡 《西京賦》始以元日為朔日,而 漢 以前無之。”
(2).佳日,佳節。 唐 李乂 《奉和人日清暉閣宴群臣遇雪應制》詩:“上日登樓賞,中天御輦飛。” 宋 蘇軾 《內中御侍已下賀皇太后冬至詞語》:“眷東風之協應,嘉上日之同歡。” 清 曹寅 《和竹磵姪上巳韻》:“上日宜稱巳,春來三月三。”
禮樂
禮節和音樂。古代帝王常用興禮樂為手段以求達到尊卑有序遠近和合的統治目的。《禮記·樂記》:“樂也者,情之不可變者也;禮也者,理之不可易者也。樂統同,禮辨異。禮樂之説,管乎人情矣。” 孔穎達 疏:“樂主和同,則遠近皆合;禮主恭敬,則貴賤有序。”《呂氏春秋·孟夏》:“乃命樂師習合禮樂。” 高誘 註:“禮所以經國家,定社稷,利人民;樂所以移風易俗,盪人之邪,存人之正性。” 唐 杜甫 《秋野》詩之三:“禮樂攻吾短,山林引興長。”
彝倫
(1).常理;常道。《書·洪範》:“王乃言曰:‘嗚呼, 箕子 !惟天陰騭下民,相協厥居,我不知其彝倫攸敘。’” 蔡沉 集傳:“彝,常也;倫,理也。” 晉 葛洪 《抱朴子·名實》:“放斧斤而欲雙巧於 班 墨 ,忽良才而欲彝倫之攸敍,不亦難乎!” 宋 朱熹 《<大學章句>序》:“夫以學校之設,其廣如此,教之之術,其次第節目之詳又如此,而其所以為教,則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餘,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倫之外,是以當世之人,無不學。” 清 顧炎武 《日知錄·彝倫》:“彝倫者,天地人之常道……不止 孟子 之言人倫而已。能盡其性,以至能盡人之性,盡物之性,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,而彝倫敘矣。”
(2).指倫常。 陳獨秀 《孔子之道與現代生活》:“道德彝倫,又焉能外?”
(3).謂成為表率、成為典範。《魏書·彭城王勰傳》:“自古統天位主,曷常不賴明師,仗賢輔,而後燮和陰陽,彝倫民物者哉?” 唐 楊炯 《庭菊賦》:“ 鐘太傅 之家聲,彝倫 魏 室,道合鹽梅,功成輔弼。”
(4).指銓選官吏。《北史·魏紀四·世宗宣武帝》:“中正所銓,但為門第,吏部彝倫,仍不才舉。八坐可審議往代擢賢之體,以令才學並申,資望兼致。”
乾隆名句,元旦宴諸王六韻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