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清代乾隆的《冬夜聞空鐘》
全文:
屋門下重簾,歸鴉寒不起。
朔風戶外飄,霜天淨如洗。
我時聊復閒,吟弄虛齋里。
何來空鐘音,喚醒敲詩耳。
徘徊雲霄中,清越難為比。
乍如焦尾琴,調自伯牙指。
又如寒蟬聲,咽露喨且美。
舂容招提煙,清泠三峽水。
耐冷不能翔,飛鳴殊未已。
鵓鴿爾何勞,歸鴉已安只。
一勞而一逸,為君評其旨。
野鴉不受羈,動息由於已。
鵓鴿戀豢養,由人而已矣。
束縛其羽毛,玩弄憑童子。
傍晚放之飛,達旦何能止。
嗟哉天地間,何事不如此。
參考注釋
焦尾琴
(1).琴名。《後漢書·蔡邕傳》:“ 吳 人有燒桐以爨者, 邕 聞火烈之聲,知其良木,因請而裁為琴,果有美音,而其尾猶焦,故時人名曰‘焦尾琴’焉。”《南史·王敬則傳》:“ 仲雄 善彈琴, 江 左有 蔡邕 焦尾琴在主衣庫,上敕五日一給 仲雄 。”亦省稱“ 焦尾 ”。 唐 李頎 《題僧房》詩:“誰能事音律,焦尾 蔡邕 家。” 清 顧紹敏 《秋日感懷》詩:“ 中郎 應自憐焦尾,巧匠何堪笑斵輪。”
(2).泛指好琴。 元 石子章 《竹塢聽琴》第一折:“夜深了也,取下我這焦尾琴來,撫一曲遣我的心悶咱。” 唐 李鹹用 《山居》詩:“焦尾何人聽,涼宵對月彈。”
伯牙
春秋 時精於琴藝的人。傳說曾學琴於著名琴師 成連 先生,三年不成。後隨 成連 至 東海 蓬萊山 ,聞海水澎湃、林鳥悲鳴之聲,心有所感,乃援琴而歌。從此琴藝大進,終成天下妙手。琴曲《水仙操》、《高山流水》,相傳均為他所作。見 漢 蔡邕 《琴操·水仙操》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 伯牙 鼓琴而六馬仰秣。” 楊倞 註:“ 伯牙 ,古之善鼓琴者,亦不知何代人。”《呂氏春秋·本味》:“ 伯牙 鼓琴, 鍾子期 聽之。方鼓琴而志在 太山 。 鍾子期 曰:‘善哉乎鼓琴,巍巍乎若 太山 。’少選之間,而志在流水。 鍾子期 又曰:‘善哉乎鼓琴,湯湯乎若流水。’ 鍾子期 死, 伯牙 破琴絶弦,終身不復鼓琴,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。” 高誘 註:“ 伯 ,姓; 牙 ,名,或作 雅 。” 唐 錢起 《美楊侍御清文見示》詩:“ 伯牙 道喪來,弦絶無人續。” 明 楊慎 《蘭亭令》:“此乃高山流水之操, 伯牙 復生,不能出其右矣。”
乾隆名句,冬夜聞空鐘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