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陶詩·己酉歲九月九日

作者:李賢 朝代:明代

和陶詩·己酉歲九月九日原文

每歲值重九,會此林泉交。

但堅松柏操,寧論蒲柳凋。

何必惑仙術,攜家去登高。

長吟時染翰,短翮難沖霄。

愛此晚節花,不知身世勞。

有琴久無弦,何論琴尾焦。

眾客互酬勸,既醉樂陶陶。

且盡今日歡,誰復知明朝。

詩詞問答

問:和陶詩·己酉歲九月九日的作者是誰?答:李賢
問:和陶詩·己酉歲九月九日寫於哪個朝代?答:明代
問:李賢的名句有哪些?答:李賢名句大全

注釋

1. 押詞韻第八部

參考注釋

值重

貴重。 魏巍 《東方》第三部第一章:“我 小契 寧肯自己挨餓,也不能把財帛看得那么值重。”

林泉

(1).山林與泉石。《梁書·處士傳·庾詵》:“經史百家無不該綜,緯候書射,棊筭機巧,並一時之絶。而性記夷簡,特愛林泉。” 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四:“此箇閤兒雖小,其間趣不讓林泉。” 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傳·許渾》:“ 渾 樂林泉,亦慷慨悲歌之士,登高懷古,已見壯心。”

(2).指隱居之地。 唐 駱賓王 《上兗州張司馬啟》:“雖則放曠林泉,頗得閒居之趣。”《舊唐書·隱逸傳·崔覲》:“為儒不樂仕進,以耕稼為業……夫婦林泉相對,以嘯詠自娛。”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三回:“我自今以後,縱然終老林泉,便算榮逾台閣。”

柏操

亦作“栢操”。謂夫死不嫁的節操。 清 錢謙益 《母旌表節婦常氏贈安人制》:“蘭儀永謝,栢操有聞。”參見“ 柏舟 ”。

蒲柳

落葉灌木( Salix gracilistyla ),秋天早凋,也叫水楊,用來比喻或自謙身體衰弱

蒲柳常質,望秋先零。——《晉書·顧悅之傳》

何必

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

何必去那么早

仙術

道教、方士謂修煉成仙或奇幻變化之術。 晉 葛洪 《抱朴子·辨問》:“道家秘仙術,弟子之中,尤尚簡擇至精,彌久然後告之以要訣。” 晉 王嘉 《拾遺記·前漢上》:“ 周 、 孔 之教,不貴虛無之學。 武帝 修 黃 、 老 ,治卻老之方,求報無福之祀。是以 張敞 切言,使遠斥仙術。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十八:“你既有這仙術,何不燒些來自己用度?卻要作成別人!”《西湖佳話·葛嶺仙跡》:“聞令祖 孝先 公,仙術奇幻,能吐飯變蜂,不知果有其事,而先生亦善此術否?”

登高

上到高處。也特指重陽節登山的風俗

登高壯觀天地間,大江茫茫去不還。——唐· 李白《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》

長吟

(1) 音調緩而長的吟詠

(2) 指蟲鳥長聲的鳴叫

鳴蟬在樹葉里長吟。——魯迅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》

染翰

(1).以筆蘸墨。翰,筆。 晉 潘岳 《<秋興賦>序》:“於是染翰操紙,慨然而賦。”

(2).指作詩文、繪畫等。 南朝 宋 謝惠連 《秋懷》詩:“賓至可命觴,朋來當染翰。”《魏書·崔玄伯傳》:“ 玄伯 自非朝廷文誥,四方書檄,初不染翰,故世無遺文。” 唐 杜甫 《哭王彭州掄》詩:“贈詩焉敢墜,染翰欲無聊。” 宋 柳永 《鳳銜杯》詞:“有美 瑤卿 能染翰,千里寄、小詩長簡。” 清 吳偉業 《偶成》詩之八:“畫虎雕龍染翰,高山流水彈琴。”

(3).指寫字。 唐 王維 《戲贈張五弟諲》詩:“染翰過草聖,賦詩輕《子虛》。”《明史·文苑傳一·宋克》:“杜門染翰,日費十紙,遂以善書名天下。” 王毓岱 《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韻》:“張絃多變易,染翰漫淋漓。”

(4).指書寫的墨跡。 唐 無名氏 《玉泉子》:“ 絪 ( 鄭絪 )為御史,西巡 荊部 商山 歇馬亭 ……欲題詩,顧見一絶,染翰尚濕。 絪 大訝其佳絶。”

沖霄

高沖入霄漢

壯志沖霄

晚節

(1) 晚年的節操

保持晚節

(2) 晚年

(3) 後期

不知

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,和知道的意思相反。

身世

指人生的經歷、遭遇

你能否告訴我一些關於那位女士的身世

山河破碎風飄絮,身世浮沉雨打萍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過零丁洋》

何論

唐 宋 進士應試的一種文體名。 宋 陸游 《老學庵筆記》卷一:“國初,《韻略》載進士所習有何論一首。 施肩吾 《及第勑》亦列其所習何論一首。何論蓋如‘三傑佐 漢 孰優’,‘四科取士何先’之類。”

酬勸

亦作“酧勸”。勸酒。 明 吳承恩 《宿田家》詩:“徘徊竟日夕,酬勸禮數拙。” 明 王玉峰 《焚香記·會合》:“人意煖,寒威減,看冰霜景色春暉散,同話舊,謾酧勸。” 清 侯涵 《送別鷺賓感家朝宗往事》詩:“閶闔門邊酒共傾,依依酬勸忽分征。”

樂陶陶

形容快樂陶醉的樣子

南征北戰歷萬苦,心裡猶覺樂陶陶

今日

(1).本日;今天。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“今日病矣,予助苗長矣。” 唐 韓愈 《送張道士序》:“今日有書至。”《水滸傳》第四五回:“ 楊雄 道:‘兄弟何故今日見外?有的話,但説不妨。’”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回:“ 華忠 説:‘今日趕不到的;他連夜走,也得明日早上來。’”

(2).目前;現在。《穀梁傳·僖公五年》:“今日亡 虢 ,而明日亡 虞 矣。” 唐 駱賓王 《為徐敬業討武曌檄》:“請看今日之域中,竟是誰家之天下?” 清 黃遵憲 《台灣行》:“今日之政民為主,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!” 丁玲 《韋護》第一章:“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、有智識的婦女。”

明朝

〈方〉∶明天

詩詞推薦

和陶詩·己酉歲九月九日原文_和陶詩·己酉歲九月九日的賞析_古詩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