賦得樂安和·其一·樂原文
樂亦六情一,因而額寢齋。
弗耽斯得正,從欲實為乖。
花鳥引機緒,詩書蘊道荄。
當思不可亟,恆念與之偕。
應在雨暘若,寧須絲竹排。
山端姑彼置,五字識吾懷。
詩詞問答
問:賦得樂安和·其一·樂的作者是誰?答:乾隆
問:賦得樂安和·其一·樂寫於哪個朝代?答:清代
問:賦得樂安和·其一·樂是什麼體裁?答:五排
注釋
1. 五言排律 押佳韻 出處:御製詩四集卷十八
參考注釋
六情
(1).人的六種感情:喜、怒、哀、樂、愛、惡。 漢 班固 《 * 通·情性》:“六情者何謂也?喜、怒、哀、樂、愛、惡謂六情。” 晉 陸機 《文賦》:“及其六情底滯,志往神留,兀若枯木,豁若涸流。”
(2).指廉貞、寬大、公正、奸邪、陰賊、貪狼六種性情。古代數術家據陰陽五行,由喜、怒、哀、樂、好、惡推演而出。謂惡行廉貞,寅午主之;喜行寬大,巳酉主之;哀行公正,戌醜主之;樂行奸邪,辰未主之;怒行陰賊,亥卯主之;好行狼貪,申子主之。見《漢書·翼奉傳》。 明 楊慎 《藝林伐山·五情六情》:“六情者,地支也:申子為貪狼,寅午為廉貞,亥卯為陰賊,巳酉為寬大,戌醜為公正,辰未為奸邪。”
(3).人的六種 * 。《韓詩外傳》卷五:“人有六情:目欲視好色,耳欲聽宮商,鼻欲嗅芬香,口欲嗜甘旨,其身體四肢欲安而不作,衣欲被文繡而輕暖。此六者,民之六情也。”
(4).猶六義。《初學記》卷二一引《春秋孔演圖》:“《詩》含五際六情。” 宋均 註:“六情即六義,曰風,曰賦,曰比,曰興,曰雅,曰頌。”
(5).猶六根。《百喻經·飲水筩水喻》:“汝欲得離者,當攝汝六情,閉其心意,妄想不生,便得解脫。” 唐 房融 《謫南海過始興廣勝寺果上人房》詩:“方燒三界頭,遽洗六情塵。”參見“ 六根 ”。
因而
表示下文是上文的結果
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,因而是不可戰勝的
寢齋
臥室。《南史·梁紀中·武帝下》:“及 宣武 在 郢 ,此覡還都,乃見六龍俱在帝所寢齋,遂去 郢 之 雍 。”
得正
謂得正道。《禮記·檀弓上》:“吾何求哉?吾得正而斃焉,斯已矣。” 孔穎達 疏:“吾今更何求焉,唯求正道易換其簀而即仆焉。”
從欲
(1).隨順自己的意願。《書·大禹謨》:“俾予從欲以治,四方風動,惟乃之休。” 孔 傳:“使我從心所欲而政以治。”《荀子·大略》:“維予從欲而治。”
(2).服從於自己的私慾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年》:“以欲從人,則可;以人從欲,鮮濟。”《北齊書·幼主紀》:“ 後主 則不然,以人從欲,損物益己。” 明 王守仁 《傳習錄》卷下:“循理則雖酬酢萬變而未嘗動也,從欲則雖槁心一念而未嘗靜也。”
縱慾。《左傳·昭公十三年》:“不藏賄,不從欲,施捨不倦,求善不厭。”《韓詩外傳》卷二:“貌美好者不以統朝涖民,而反以蠱女從欲。” 三國 魏 嵇康 《難<自然好學論>》:“六經以抑引為主,人性以從欲為歡。” 明 劉基 《公圍成公至自圍成築蛇淵囿》:“夫佚游從欲已非人君之當為,而況作於患難之時乎!”
花鳥
以花和鳥為主題的一種中國畫
花鳥派
詩書
(1) 指《詩經》和《尚書》
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,無奔走之勞矣。——明· 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
(2) 泛指一般書籍、詩文
十五彈箜篌,十六誦詩書。——《玉台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
漫捲詩書喜欲狂。——唐· 杜甫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》
不可
(1)
不可能;不可以
兼與藥相粘,不可取。——宋·沈括《夢溪筆談·活板》
學不可以已。——《荀子·勸學》
(2)
決不能,必須不
而勢力眾寡不可論。——《資治通鑑》
不可一概而論
(3)
與“非”搭配,表示必須或一定
今天這個會很重要,我非去不可
雨暘
語本《書·洪範》:“曰雨,曰暘。”謂雨天和晴天。《魏書·天象志三》:“皆雨暘失節,萬物不成候也。” 宋 陸游 《乞祠祿札子》:“今春以來,雨暘尤為調適,二麥繼熟,民間亦以為所收倍於常年。” 清 趙翼 《出郭》詩:“自慚游惰無營業,高柳陰中話雨暘。”
絲竹
(1) 弦樂器和管樂器(簫笛等)
金石絲竹,樂之器也。——《禮記·樂記》
(2) 泛指音樂
無絲竹之亂耳,無案牘之勞形。——唐· 劉禹錫《陋室銘》
五字
(1).五個字。多指詩文中五字句。《漢書·藝文志》:“説五字之文,至於二三萬言。”《南史·陸厥傳》:“ 約 等文皆用宮商……五字之中,音韻悉異,兩句之內,角徵不同。”
(2). 晉 郭頒 《魏晉世語》:“ 司馬景王 命中書郎 虞松 作表,再呈不可,意令 松 更定之,經時竭思不能改,心有憂色…… 會 ( 鍾會 )取草視,為定五字。 松 悅服,以呈 景王 。 景王 曰:‘不當爾耶?’ 松 曰:‘ 鍾會 也。’王曰:‘如此可大用,真王佐才也。’”後因以“五字”指好的表章。 唐 沉佺期 《同韋舍人早朝》詩:“一經傳舊德,五字擢英材。”
(3).泛指表章。 唐 常袞 《謝除知制誥表》:“得以文墨侍於軒墀,五字非工,四年侍罪。”
(4).指五言詩。 五代 齊己 《秋夕書懷》詩:“平生樂道心常切,五字逢人價合高。” 金 元好問 《論詩》詩之二九:“池塘春草 謝 家春,萬古千秋五字新。” 明 王鏊 《震澤長語·文章》:“ 唐 人用一生心於五字,故能巧奪天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