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明代王弘誨的《中秋忽得穆叔變報驚疑未信遣人再訪述懷》
全文:
楚些歌殘安所之,誰堪死別續生離。
渥窪騕裊空燕市,江海魚龍恨鴟夷。
雙淚把書還字字,一尊傷往獨時時。
可憐牛渚槎邊客,翻作山陽笛里悲。
參考注釋
渥窪
即 渥窪 。 樊增祥 《<東溪草堂詞選>自序》:“此五君者,譬諸 渥漥 美駟, 荊 野明搖,詞學一日不湮,斯人亦一日不沒。”參見“ 渥窪 ”。
(1).水名。在今 甘肅省 安西縣 境,傳說產神馬之處。《史記·樂書》:“又嘗得神馬 渥窪水 中,復次以為《太一之歌》。” 裴駰 集解引 李斐 曰:“ 南陽 新野 有 暴利長 ,當 武帝 時遭刑,屯田 燉煌 界。人數於此水旁見羣野馬中有奇異者,與凡馬異……﹝ 利長 ﹞代土人持勒靽,收得其馬,獻之。” 唐 盧綸 《送史兵曹判官赴樓煩》詩:“ 渥窪 龍種散雲時,千里繁花乍別離。” 清 劉大櫆 《與李侍郎書》:“蓋 伯樂 過 渥窪 之渚,而馬群為空。”
(2).指代神馬。 唐 韓琮 《公子行》:“別殿承恩澤,飛龍賜渥窪。” 宋 蘇軾 《送錢承制赴廣西路分都監》詩:“舞鳳尚從 天目 下,收駒時有渥窪姿。”
騕裊
同“ 騕褭 ”。 北齊 劉晝 《新論·惜時》:“天迴日轉,其謝如矢,騕裊迅足,神馬弗能追也。” 唐 元稹 《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》:“疾奔凌騕裊,高唱軋 吳 歈。” 宋 梅堯臣 《同諸韓及孫曼叔晚游西潮》詩之三:“翠色蜻蜓立蔆蕊,青絲騕裊秣城根。”
燕市
(1). 戰國 時 燕國 的國都。《史記·刺客列傳》:“ 荊軻 嗜酒,日與狗屠及 高漸離 飲於 燕 市。” 晉 左思 《詠史》:“ 荊軻 飲 燕 市,酒酣氣益震。” 明 袁宗道 《題瘦馬卷》詩:“時去黃金 燕 市空,瘦來白練 吳 門短。”
(2).指 燕京 。即今 北京市 。 金 元好問 《人日有懷愚齋張兄緯文》詩:“明月高樓 燕 市酒,梅花人日草堂詩。” 清 戴名世 《郭烈婦傳》:“余在 燕 市,客 日照 李學士 邸第。” 康有為 《贈陳鎮南編修兄》詩:“落拓 燕 市中,窮愁寄歌哭。”
江海
(1).江和海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” 三國 魏 曹植 《求通親親表》:“江海稱其大者,以無所不容。” 唐 岑參 《送張秘書充劉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覲省》詩:“萬里江海通,九州天地寬。” 蘇曼殊 《本事詩》之三:“ 丹頓 拜倫 是我師,才如江海命如絲。”
(2).舊時指隱士的居處。《莊子·刻意》:“就藪澤,處閒曠,釣魚閒處,無為而已矣。此江海之士,避世之人。”《後漢書·逸民傳序》:“然觀其甘心畎畝之中,憔悴江海之上,豈必親魚鳥樂林草哉。” 宋 蘇軾 《臨江仙》詞:“小舟從此逝,江海寄餘生。”
(3).引申為退隱。 南朝 齊 謝朓 《和王中丞聞琴》:“無為澹容與,蹉跎江海心。” 唐 楊炯 《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》:“於時 魏特進 、 房僕射 、 杜相州 等,並以江海相期,煙霞相許。” 宋 蘇軾 《書諸公送周梓州詩後》:“予既有江海之意,而 正孺 亦慨然有歸歟之嘆。”
(4).泛指四方各地。《後漢書·蔡邕傳》:“ 邕 慮卒不免,乃亡命江海,遠跡 吳會 。” 唐 杜甫 《草堂》詩:“弧矢暗江海,難為游五湖。”《資治通鑑·梁武帝太清二年》:“江海未蘇,干戈暫止。”
魚龍
(1).魚和龍。泛指鱗介水族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“鱗物” 漢 鄭玄 註:“魚龍之屬。” 北周 庾信 《哀江南賦》:“草木之遇陽春,魚龍之逢風雨。” 唐 杜甫 《秋興》詩之四:“魚龍寂寞秋江冷,故國平居有所思。” 明 李贄 《環陽樓晚眺得碁字》詩:“水底魚龍醒,花間鳥鵲飢。” 清 吳偉業 《黃河》詩:“白浪日崔嵬,魚龍亦壯哉。”
(2).指古代百戲雜耍中能變化為魚和龍的猞猁模型。亦為該項百戲雜耍名。《漢書·西域傳贊》:“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,作《巴俞》都盧、海中《碭極》、漫衍魚龍、角牴之戲以觀視之。” 顏師古 註:“魚龍者,為舍利之獸,先戲於庭極,畢乃入殿前激水,化成比目魚,跳躍潄水,作霧障日,畢,化成黃龍八丈,出水敖戲於庭,炫燿日光。” 唐 楊炯 《奉和上元酺宴應詔》:“百戲騁魚龍,千門壯宮殿。” 宋 蘇軾 《次韻答錢穆父作詩見及》:“魚龍絶伎來千里,斑白遺民數四朝。” 沉從文 《從文自傳·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》:“我還得經過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轎的鋪子,有白面無常鬼、藍面閻羅王、魚龍、轎子、金童玉女。”
(3).古爬行動物名。外形像魚,生於海洋。四肢槳狀,適於游泳。眼大。嘴長,牙齒尖銳,肉食。卵胎生。於侏羅紀最繁盛。
鴟夷
(1).革囊。《戰國策·燕策二》:“昔者 五子胥 説聽乎 闔閭 ,故 吳王 遠跡至於 郢 。 夫差 弗是也,賜之鴟夷而浮之江。”《史記·伍子胥列傳》:“ 吳王 聞之大怒,乃取 子胥 屍盛以鴟夷革,浮之江中。” 裴駰 集解引 應劭 曰:“取馬革為鴟夷。鴟夷,榼形。” 明 梁辰魚 《浣紗記·死忠》:“你一死之後,當取汝屍盛以鴟夷之革,浮之江中。”
(2).借指 春秋 吳 伍員 。 明 高啟 《行路難》詩之二:“ 鉤弋 死 雲陽 , 鴟夷 棄江沙。”
(3).指盛酒器。《藝文類聚》卷七二引 漢 揚雄 《酒賦》:“鴟夷滑稽,腹如大壺,盡日盛酒,人復藉酤。” 宋 司馬光 《柳溪對雪》詩:“鴟夷賒美酒,油壁繫輕車。” 清 陳維崧 《滿庭芳·吾邑茶具俱出蜀山暮春泊舟山下漫賦此詞》:“看鴟夷撲滿,磊磊邱樊。”一本作“ 鴟彝 ”。
(4).即 鴟夷子皮 。 唐 杜牧 《杜秋娘詩》:“ 西子 下 姑蘇 ,一軻逐 鴟夷 。” 馮集梧 註:“《史記·貨殖傳》: 范蠡 乘扁舟,浮於江湖,變名易姓,適 齊 為 鴟夷子皮 。” 宋 張孝祥 《水調歌頭》詞:“欲酹 鴟夷 、 西子 ,未辨當年功業,空繫五湖船。” 郁達夫 《留別》詩之二:“ 鴟夷 應笑先生拙,難買輕舟泛五湖。”參見“ 鴟夷子皮 ”。
(5).拇指。行酒令的手勢。
王弘誨名句,中秋忽得穆叔變報驚疑未信遣人再訪述懷名句
名句推薦
劍態簫心不可羈,已教終古負初期
柳亞子《自題磨劍室詩詞後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