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鑒始齋

作者:乾隆 朝代:清代

題鑒始齋原文

即今每撫席,鑒始向顏齋。

旬二承恩者,八三蒞政排。

修身勵無忝,出治恐成乖。

百里半九十,名言常在懷。

詩詞問答

問:題鑒始齋的作者是誰?答:乾隆
問:題鑒始齋寫於哪個朝代?答:清代
問:題鑒始齋是什麼體裁?答:五律

注釋

1. 五言律詩 押佳韻 出處:御製詩五集卷八十二

參考注釋

即今

今天;現在。 唐 高適 《送桂陽孝廉》詩:“即今江海一歸客,他日雲霄萬里人。” 宋 陸游 《連日有雪意戲書》詩:“壯歲羈游半九州,即今憔悴老菟裘。”《警世通言·杜十娘怒沉百寶箱》:“事已如此,料留你不住了,只是你要去時,即今就去。”

承恩

(1).蒙受恩澤。 唐 岑參 《送張獻心充副使歸河西雜句》:“前日承恩 * 殿 ,歸來見者誰不羨。” 劉成禺 《洪憲紀事詩》之一七四:“君王碧洗頒冠玉,養子承恩四子婚。”

(2). 漢 台館名。《漢書·霍光傳》:“築神道,北臨 昭靈 ,南出 承恩 。”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云:“ 昭靈 、 承恩 、皆館名也。”

蒞政

掌管政事。《韓非子·喻老》:“ 楚莊王 蒞政三年,無令發,無政為也。” 三國 魏 曹植 《帝舜贊》:“ 顓頊 之族,重瞳神聖;克協頑瞽,應 唐 蒞政。”

涖政:臨朝治理政事。《詩·大雅·公劉序》:“ 成王 將涖政,戒以民事,美 公劉 之厚於民,而獻是詩也。” 三國 魏 曹髦 《以司馬師為相國進號大都督詔》:“ 齊王 涖政,不迪率典。”

修身

陶冶身心,涵養德性

修身養性

無忝

不玷辱;不羞愧。《書·君牙》:“今命爾予翼,作股肱心膂,纘乃舊服,無忝祖考。” 孔 傳:“無辱累祖考之道。”《漢書·韋玄成傳》:“於戲後人,惟肅惟栗。無忝顯祖,以蕃 漢 室。” 唐 韓愈 《順宗實錄一》:“爾惟奉若天道,以康四海……無忝我 高祖 、 太宗 之休命。” 明 胡應麟 《詩藪·唐上》:“ 伯禽 二女妻野人,當道欲為易婚,不願,而以厥祖遺言,俾卜葬青山,以成先志,亦無忝也。” 清 李漁 《奈何天·焚券》:“只要我行權市義心無忝,怕甚么矯制開倉蹟可疑。”

出治

治理國家。 明 宋濂 《送徐教授纂修日曆還任序》:“凡興王出治之典,命將行師之績,采章文物之懿,律歷刑法之詳……必商榷而謹書之。” 太平天囯 洪秀全 《天父下凡詔書》二:“至若閨門為王化之始,宮中為出治之原,故明明德於天下者必先治其國,而欲治其國者必先齊其家。”

百里

(1).一百里。謂距離甚遠。《易·震》:“震驚百里,不喪匕鬯。”《詩·大雅·桑柔》:“維此聖人,瞻言百里。”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兵法,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。” 宋 蘇軾 《明君可與為忠言賦》:“心苟無邪,既坐瞻於百里;人思其效,將或錫之十朋。” 清 紀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如是我聞二》:“乃知天下事,但知其一,不知其二,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,始服 永公 ‘熟慮其後’一言,真‘瞻言百里’也。”

(2).古時諸侯封地範圍。《孟子·萬章下》:“天子之制,地方千里,公侯皆方百里。”後用以稱諸侯國。參見“ 百里之命 ”。

(3).亦謂地小。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“然而 文王 ( 周文王 )猶方百里起,是以難也。”《荀子·仲尼》:“故善用之,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。”

(4).古時一縣所轄之地。因以為縣的代稱。《漢書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縣大率方百里。” 漢 蔡邕 《太尉陳公贊》:“公在百里,有西產之惠,賜命方伯,分 陝 餘慶。” 晉 陶潛 《酬丁柴桑》詩:“秉直司聰,惠於百里。” 唐 王勃 《上明員外啟》:“三冬文史,先兆跡於青衿;百里絃歌,即馳芳於墨綬。”

(5).借指縣令。《後漢書·循吏傳·仇覽》:“ 渙 ( 王渙 )謝遣曰:‘枳棘非鸞鳳所棲,百里豈大賢之路。’” 李賢 註:“時 渙 為縣令,故自稱百里也。”《南齊書·文學傳·崔慰祖》:“帝( 明帝 )欲試以百里, 慰祖 辭不就。” 宋 王禹偁 《畬田詞》序:“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,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,庶乎污萊盡闢矣。”

(6).寶劍名。 晉 崔豹 《古今注·輿服》:“ 吳大帝 有寳刀三,寳劍六。寳劍六:一曰白虹……六曰百里。”

(7).複姓。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。見《孟子·萬章上》。

九十

(1).泛指多數。《詩·豳風·東山》:“親結其縭,九十其儀。” 鄭玄 箋:“女嫁,父母既戒之,庶母又申之,九十喻丁寧之多。”《詩·小雅·無羊》:“九十其犉。” 鄭玄 箋:“今乃犉者九十頭,言其多矣。”

(2).指九十歲。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八十九十曰耄。” 晉 陶潛 《飲酒》詩之二:“九十行帶索,飢寒況當年。” 唐 皮日休 《魯望以花翁之什見招因次韻酬之》:“九十攜鋤傴僂翁,小園幽事盡能通。”

(3).謂一季。一季九十日。 唐 陳陶 《春歸去》詩:“九十春光在何處,古人今人留不住。” 陳世宜 《得天梅書卻寄》詩:“九十春光一夢醒,江南無數亂峯青。”

名言

1.稱說;描述。 2.著名的言論或話語。

常在

(1).長久存在。 漢 焦贛 《易林·小畜之遯》:“天之所予,福祿常在。” 晉 陶潛 《歲暮和張常侍》:“厲厲氣遂嚴,紛紛飛鳥還。民生鮮常在,矧伊愁苦纏。” 宋 劉子翬 《次韻陳成季郡會》:“惜花意欲春常在,對酒年來飲不多。”

(2).道家脾神名。《雲笈七籤》卷十一:“脾神 常在 字 魂停 。”

(3).仙人名。《列仙全傳》卷九:“ 李常在 , 蜀 人,少治道術,人累世見之。”

(4). 清 代宮女的名號。 清 梁章鉅 《稱謂錄·列宮》:“常在、答應,案《會典》有此二稱,位在貴人之下。蓋未有爵秩,僅供使令,猶 前漢 之家人子, 後漢 之宮人、采女是也。”

詩詞推薦

題鑒始齋原文_題鑒始齋的賞析_古詩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