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四夜待月原文
日入石樑暝,攜僧待華月。
萬籟方澄瑩,孤鍾助淒越。
素影澹青襟,清輝鑒玄發。
憮焉遐意存,暢矣浩歌發。
歌聲難以竟,流響振林樾。
詩詞問答
問:十四夜待月的作者是誰?答:朱衡
問:十四夜待月寫於哪個朝代?答:明代
注釋
1. 押月韻 出處:御選明詩卷二十七
參考注釋
日入
太陽落下去。《穀梁傳·莊公七年》:“日入至於星出,謂之昔。” 漢 王充 《論衡·說日》:“平旦,日入光銷,故視大也。” 明 高啟 《送示上人序》:“每登西麓,聚落葉藉坐,探韻賦詩,抵日入鳥歸乃去。”
華月
(1).皎潔的月亮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雜體詩·效劉楨<感遇>》:“華月照方池,列坐金殿側。” 唐 杜甫 《夏夜嘆》詩:“昊天出華月,茂林延疎光。” 明 劉基 《次韻和石末公元夜之作》:“八表流雲澄夜色,九霄華月動春城。”
(2).喻盛時。《文選·劉鑠<擬古詩>》:“芳年有華月,佳人無還期。” 劉良 註:“芳年、華月,喻盛時也。”
萬籟
自然界萬物發出的響聲;一切聲音
萬籟有聲。——明· 歸有光《項脊軒志》
萬籟俱寂
澄瑩
清澈透明。 唐 吳筠 《步虛詞》之十:“澄瑩含元和,氣同自相親。” 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遊記·滇游日記七》:“海子中央,底深數丈,水色澄瑩,有琉璃光。” 清 黃景仁 《偕吳竹亭訪珍珠泉》詩:“一泓在山麓,澄瑩沁幽思。”
素影
月影。 唐 杜審言 《和康五庭芝望月有懷》:“霧濯清輝苦,風飄素影寒。” 唐 范榮 《殘雪賦》:“雜凝花於春露,亂素影於夜月。” 宋 梅堯臣 《金陵有美堂》詩:“江流不盡月不死,寒浪素影東西翔。” 元 倪瓚 《人月圓》詞:“當時明月,依依素影,何處飛來。”
青襟
(1).青色衣服的交領。 唐 戎昱 《送蘇參軍詩》:“憶昨青襟醉里分,酒醒迴首愴離羣。”
(2).借指學子之服。 前蜀 韋莊 《寄右省李起居》詩:“多慙十載游 梁 客,未換青襟侍素王。”
(3).借指學子。《魏書·李崇傳》:“養黃髮以詢格言,育青襟而敷典式。” 唐 張說 《四門助教尹先生墓誌》:“詵詵青襟,有所仰矣。” 唐 劉長卿 《寄萬州崔使君令欽》詩:“ 丘 門多白首, 蜀郡 滿青襟。”
(4).借指青年時期。 唐 竇群 《晚自台中歸永寧里南望山色悵然有懷呈上右司十一兄》詩:“白髮侵侵生有涯,青襟曾愛紫河車。”
(5).喻指襟懷,心胸。 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捷報》:“怯離愁青襟似麻,問歸期西風及瓜。”
清輝
清光。多指日月的光輝。 晉 葛洪 《抱朴子·博喻》:“否終則承之以泰,晦極則清輝晨耀。” 唐 杜甫 《月圓》詩:“故園松桂發,萬里共清輝。” 明 高啟 《次韻周誼秀才對月見寄》:“登樓強欲攬清輝,刁斗連營不堪聽。” 郁達夫 《出奔》三:“但從窗隙里漏進來的亮光,還不是天明的曙色,卻是積雪的清輝。” 聞一多 《神話與詩·說舞》:“灌木林中一塊清理過的地面上,中間燒著野火,在滿月的清輝下,吐著熊熊的赤焰。”
玄發
(1).黑髮。 漢 蔡邕 《青衣賦》:“玄髮光潤,領如螬蠐。” 唐 宋之問 《入瀧州江》詩:“鏡愁玄髮改,心負紫芝榮。” 清 方文 《無題》詩:“何必高高髻,玄髮盤幾曲。”
(2).指少年。 三國 魏 阮籍 《詠懷》之四三:“玄髮發朱顏,睇眄有光華。”《文選·謝惠連<秋懷>詩》:“各勉玄髮歡,無貽白首嘆。” 呂延濟 註:“玄髮,少年也。”
浩歌
放聲高歌,大聲歌唱。《楚辭·九歌·少司命》:“望美人兮未來,臨風怳兮浩歌。” 唐 杜甫 《玉華宮》詩:“憂來藉草坐,浩歌淚盈把。” 清 龔自珍 《己亥雜詩》之一二九:“ 陶潛 詩喜説 荊軻 ,想見《停雲》發浩歌。” 魯迅 《野草·墓碣文》:“於浩歌狂熱之際中寒;於天上看見深淵。”
歌聲
聲帶經頭腔和喉腔共鳴產生的樂音,與說話時聲音的主要區別在於特定音高上元音的拖長與否;唱歌的聲音
歌聲飛出窗外
難以
根據場合或情況很難作為自然的結果或後果
我難以拒絕
難以滿足
響振
響聲振動。 漢 王粲 《七釋》:“《巴渝》代起,鞞鐸響振。”
林樾
林木;林間隙地。 唐 皮日休 《桃花塢》詩:“夤緣度南嶺,盡日寄林樾。” 宋 朱熹 《西寮》詩:“畬田種胡麻,結草寄林樾。” 清 杜岕 《游嘉善寺》詩:“旭日穿林樾,嵐光宕屋檁。” 清 魏源 《重遊百泉》詩:“遙山白於曉,林樾失翠黛。” 許地山 《綴網勞蛛》:“她看見一個人攜著她底女兒從海邊上來,穿過林樾,一直走到跟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