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清代乾隆的《觀瀑》
全文:
聽遠觀為近,耳目力各殊。
目官司色也,耳官則聲乎。
遠聲雖早聞,清濁本一模。
近色縱遲睹,妍𡟎差弗誣。
以是較觀聽,觀為親切夫。
聽言要觀行,宣尼示良謨。
而吾於觀瀑,仰緬聖同符。
參考注釋
聽言
謂聽取諫勸之言。《詩·大雅·桑柔》:“聽言則對,誦言如醉。” 鄭玄 箋:“見道聽之言,則應答之。” 高亨 註:“言,指諫勸的話。”《韓非子·揚權》:“聽言之道,溶若甚醉。”《後漢書·申屠剛傳》:“臣聞 成王 幼少, 周公 攝政,聽言下賢,均權布寵,無舊無新,唯仁是親。” 宋 劉炎 《邇言》:“聽言用諫之道,惟 文帝 得之。”
觀行
觀察行為。語出《論語·學而》:“父在觀其志,父沒觀其行。”《呂氏春秋·觀世》:“察實者不留聲,觀行者不譏辭。”《韓非子·觀行》:“明於 堯 不能獨成, 烏獲 之不能自舉, 賁 育 之不能自勝,以法術,則觀行之道畢矣。”
宣尼
漢平帝 元始 元年追謚 孔子 為 褒成宣尼公 ,後因稱 孔子 為 宣尼 。見《漢書·平帝紀》。 晉 左思 《詠史》詩之四:“言論準 宣尼 ,辭賦擬 相如 。” 五代 王定保 《唐摭言·師友》:“ 互鄉 童子,當願接於 宣尼 ; 蘇門 先生,竟未言於 阮籍 。” 元 劉壎 《隱居通議·文章五》:“續 杏壇 之音,鼓 宣尼 之操,吾徒之修養也。” 清 惲敬 《前光祿寺卿伊公祠堂碑銘》:“入聖之要,下學上達, 宣尼 所傳,存之存之。”
良謨
良謀。 晉 盧諶 《贈劉琨》詩:“弼諧靡成,良謨莫陳。”謨,《文選》作“謀”。 清 馮桂芬 《灘上有紀》詩:“屈小伸自大,達人有良謨。”
乾隆名句,觀瀑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