恤典隆名雖寵渥,何如大政細平章

家誠之挽黃忠文公·其一

名句出處

出自宋代家誠之的《挽黃忠文公·其一》

全文:
自從朱邸翊元良,聖學磨礱日就將。
嗜飽豈容登鼎俎,剪桐爭肯戲圭璋。
經筵猶有八圖在,御座俄驚一鑒亡。
恤典隆名雖寵渥,何如大政細平章

家誠之詩詞大全

參考注釋

恤典

朝廷對去世官吏分別給予輟朝示哀、賜祭、配饗、追封、贈謚、樹碑、立坊、建祠、恤賞、恤蔭等的典例。 宋 朱弁 《曲洧舊聞》卷六:“ 京 以 子由 長厚,必不肯發其變役法事,而疑其諸郎,故恤典獨厚也。”《明史·賀世賢傳》:“ 世賢 既歿,或疑其叛降,恤典故不及。”

帝王對臣屬規定的喪葬善後禮式。 宋 趙彥衛 《雲麓漫鈔》卷八:“ 崔縱 之櫬 金 人付臣護之而來,謹置之 臨安府 城內 妙行寺 ,乞賜檢舉,特與卹典,訪其親而官助葬之。” 明 張煌言 《李陵論》:“設令 漢武 聞 陵 之敗,臨軒而嘆,側席而思,為之恤其母,撫其孥,或誤傳 陵 已死事,更為招魂以祭,卹典以贈之, 陵 雖犬豕,當必悔恨自裁矣。” 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王文簡公補謚》:“因與 理密親王 酬倡,為上所怒,故以他故罷官,沒無卹典。”

隆名

盛名。《漢書·高惠高后文功臣表》:“是以內恕之君樂繼絶世,隆名之主安立亡國。” 南朝 宋 何承天 《重答顏光祿》:“或負鼎割烹,揚隆名於長世;或屠羊鼓刀,陵高志於浮雲。”

寵渥

皇帝的寵愛與恩澤。《周書·儒林傳·沉重》:“祗承寵渥,不忘戀本,深足嘉尚。” 唐 劉禹錫 《謝男師損等官表》:“寵渥非常,授任不次。” 明 姚牧良 《精忠記·辭母》:“沐天恩,承寵渥,食天祿,萬載名標。”

何如

(1) 如何,怎么樣

今日之事何如。——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

誠好惡何如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柳河東集》

則何如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

(2)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勝過或不如

與其強攻,何如智取

大政

(1).國家政務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吾子為 魯 宗卿,而任其大政,不慎舉,何以堪之?” 唐 劉肅 《大唐新語·匡贊》:“ 張説 獨排 太平 之黨……前後三秉大政,掌文學之任,凡三十年。” 康有為 《大同書》辛部第三章:“大同之世,全地皆為自治,全地一切大政皆人民公議。”

(2).猶善政。《國語·晉語八》:“以君之明,子為大政,其何厲之有。” 韋昭 註:“大政,美大之政。”

平章

(1).評處;商酌。 漢 蔡邕 《上封事陳政要七事》:“宜追定八使,糾舉非法,更選忠清,平章賞罰。”《隋書·何稠傳》:“上因攬太子頸謂曰:‘ 何稠 用心,我付以後事,動靜當共平章。’” 唐 吳兢 《貞觀政要·求諫》:“詔令自是宰相入內平章國計,必使諫官隨入,預聞政事。” 宋 劉克莊 《賀新郎·送陳真州子華》詞:“北望神州路,試平章這場公事,怎生分付?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連城》:“我為君平章已確,即教小娘子從君返魂,好否?”

(2).品評。 唐 劉禹錫 《同樂天和微之深春》之十五:“追逐同遊伴,平章貴价車。” 宋 辛棄疾 《江神子·和人韻》詞:“卻與平章珠玉價,看醉里,錦囊傾。” 明 葉憲祖 《鸞鎞記·春賞》:“憑欄爭賞,細與平章。” 清 黃遵憲 《度遼將軍歌》:“將軍歸來猶善飯,平章古玉圖鼎鐘。”

(3).古代官名。 唐 代以尚書、中書、門下三省長官為宰相,因官高權重,不常設定,選任其他官員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名,簡稱“同平章事”,同參國事。 唐睿宗 時又有平章軍國重事之稱。 宋 因之,專由年高望重的大臣擔任,位在宰相之上。 金 元 有平章政事,位次於丞相。 元 代之行中書省置平章政事,則為地方高級長官。簡稱平章。 明 初仍沿襲,不久廢。

辨別彰明。《書·堯典》:“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。” 北周 庾信 《為晉陽公進玉律秤尺斗升表》:“伏見勑旨,刊正音律,平章曆象。” 章炳麟 《國故論衡·原道上》:“斯足以揚搉誠偽,平章黑白矣。”

家誠之名句,挽黃忠文公·其一名句

詩詞推薦

恤典隆名雖寵渥,何如大政細平章 詩詞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