吁嗟民艱觸目是,善後之策猶茫茫

乾隆荊山橋歌

名句出處

出自清代乾隆的《荊山橋歌》

全文:
石橋三里許以長,如虹蜿蜒飲兩塘。
南北咽喉形勝控,春秋節宣計畫良。
東接睢邳耕桑野,西連豐沛王霸鄉。
我曾坐照資利涉,發帑脩築乃如常。
徐州省方今回蹕,路便因度斯輿梁。
去歲孫工河奪溜,聞道經此東歸洋。
一百餘孔不足泄,其時水過橋面強。
水過沙停半淤淀,微山遂壅趨壑方。
疇咨督課速疏浚,即今尾閭才通航。
吁嗟民艱觸目是,善後之策猶茫茫

乾隆詩詞大全

參考注釋

吁嗟

(1).嘆詞。表示憂傷或有所感。《楚辭·卜居》:“吁嗟嘿嘿兮,誰知吾之廉貞。”《文選·謝朓<和王著作八公山詩>》:“平生仰令圖,吁嗟命不淑。” 李善 注引 薛君 《韓詩章句》:“吁嗟,嘆辭也。” 陳毅 《感事書懷》詩:“吁嗟我與汝,滄海之一粟。”

(2).嘆詞。表示讚美。 明 黃溥 《閒中今古錄》:“至今兒孫主沙漠,吁嗟 趙 氏何其隆!” 清 黃遵憲 《紀事》詩:“吁嗟 華盛頓 ,及今百年矣。”

(3).哀嘆;嘆息。《孔子家語·執轡》:“民惡其殘虐,莫不吁嗟。” 漢 王符 《潛夫論·救邊》:“一人吁嗟,王道為虧。” 唐 寒山 《詩》之二○四:“世人何事可吁嗟,苦樂交煎勿底涯。”《剪燈新話·秋香亭記》:“女吁嗟抑塞,不能致辭。”《紅樓夢》第三五回:“那鸚哥便長嘆一聲,竟大似 黛玉 素日吁嗟音韻。”

民艱

民眾的艱難困苦。 明 唐順之 《鳳陽等處災傷疏》:“伏乞勅下戶部,俯念民艱。” 清 侯方域 《豫省試策四》:“皇帝軫念民艱,正供之額,概從儉薄。” 梁啓超 《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》:“ 先秦 學者,生當亂世,目擊民艱,其立論大率以救世厲俗為主。”

觸目

(1) 容易被看到

大平原最為觸目的特點是沒有樹

(2) 目光接觸到

觸目驚心

善後

災變喪亂後,妥善地料理遺留的問題

雖有智者,不能善其後矣。——《孫子·作戰》

善後事宜

茫茫

遼闊曠遠的樣子;模糊不清楚

長天茫茫。——唐· 李朝威《柳毅傳》

野茫茫。——《樂府詩集·雜歌謠辭·敕勤歌》

夫之茫茫。——明· 顧炎武《復庵記》

茫茫的前景

別時茫茫江浸月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並序)》

乾隆名句,荊山橋歌名句

詩詞推薦

吁嗟民艱觸目是,善後之策猶茫茫 詩詞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