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清代乾隆的《納稼三首·其二》
全文:
田家底為樂,秋好即無愁。
不識催租吏,渾成擊壤游。
比鄰皆有積,滯穗未曾收。
乘屋仍多暇,春寒不播牟。
參考注釋
不識
(1).不知道,不認識。《詩·大雅·皇矣》:“不識不知,順帝之則。” 鄭玄 箋:“其為人不識古,不知今,順天之法而行之者。” 唐 韓愈 《閔己賦》:“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,涉大水之漫漫。” 魯迅 《<集外集>序言》:“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,而且近乎不識羞。”
(2).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。指誤殺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刺》:“壹宥曰不識。” 鄭玄 註:“識,審也。不審,若今仇讎當報甲,見乙,誠以為甲而殺之者。”
催租
(1).國家催繳土地稅。 宋 范成大 《後催租行》:“室中更有第三女,明年不怕催租苦。”
(2).指向佃戶催繳地租。《察哈爾民歌·遭荒年》:“地里沒打糧,東家催租忙;兇惡如虎狼,窮人淚汪汪,呀呼咳!”
渾成
舊時賭*博將數個銅錢擲成全字或全背,或謂擲骰子擲出同樣的點子。《醒世恆言·一文錢小隙造奇冤》:“那 再旺 年十三歲,比 長兒 到乖巧,平日喜的是攧錢耍子。--怎的樣攧錢?也有八個六個,攧出或字或背,一色的謂之渾成。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四:“怎當得宣教一邊撲,一心牽掛著簾內那人在裡頭看見,沒心沒想的拋下去,何止千撲,再撲不成一個渾成來,算一算輸了一萬錢。”
(1).天然生成。 晉 葛洪 《抱朴子·暢玄》:“恢恢蕩蕩,與渾成等其自然;浩浩茫茫,與造化均其符契。” 北魏 賈思勰 《齊民要術·種桑柘》:“欲作鞍橋者,生枝長三尺許,以繩繫旁枝,木橛釘著地中,令曲如橋。十年之後,便是渾成柘橋。”《朱子語類》卷七四:“且如‘ 堯 舜 性之’,是其性本渾成。”
(2).常形容文學藝術作品等自然,渾然一體,不見雕鑿的痕跡。 宋 沉括 《夢溪筆談·藝文一》:“ 韓退之 《雪詩》:‘舞鏡鸞窺沼,行天馬度橋’,亦效此體,然稍牽強,不若前人之語渾成也。” 明 胡應麟 《詩藪·古體中》:“ 漢 人詩不可自摘者,章法渾成,句意聯屬,通篇高妙,無一蕪蔓。” 明 文徵明 《跋宋高宗石經殘本》:“此書楷法端重,結構渾成。” 錢鍾書 《圍城》四:“那些奉承他的茶友滿口道賀之外,還恭維他取的名字又別致,又渾成,不但典雅,而且洪亮。”
擊壤
(1).古代的一種遊戲。把一塊鞋子狀的木片側放地上,在三四十步處用另一塊木片去投擲它,擊中的就算得勝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刺孟》:“夫毀瓦畫墁,猶比童子擊壤於塗,何以異哉!”參閱《太平御覽》卷七五五引 三國 魏 邯鄲淳 《藝經》。
(2).《藝文類聚》卷十一引 晉 皇甫謐 《帝王世紀》:“﹝ 帝堯 之世﹞天下大和,百姓無事,有五十老人擊壤於道。”後因以“擊壤”為頌太平盛世的典故。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初去郡》詩:“即是 羲唐 化,獲我擊壤情。” 唐 張說 《季春下旬詔宴薛王山池序》:“ 河 清難得,人代幾何?擊壤之懽,良有以也。” 宋 范成大 《插秧》詩:“誰知細細青青草,中有豐年擊壤聲。” 清 方貞觀 《出宗陽》詩:“生逢擊壤世,不得守耕桑。”參見“ 擊壤歌 ”。
乾隆名句,納稼三首·其二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