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宋代彭汝礪的《上合肥太守侍讀傅公》
全文:
肥水當時守,商岩幾代孫。
精明應玄象,清白接靈源。
山嶽分凝重,球琳讓粹溫。
一書開主惑,群力破奸魂。
萬事非吾計,孤忠自所存。
遺聲雙禁闥,寵錫兩朱轓。
道路生新樂,江湖洗舊民。
澤餘沾草木,孚至及魚豚。
不肖塵華幕,無材愧素餐。
誤懸徐孺榻,喜上李膺門。
簿領才傷拙,塵埃貌苦村。
初終承至訓,老稚飲殊恩。
遂恐徵書至,還歸近侍尊。
蛟龍不潛隱,鵰鶚自飛翻。
會亦懲衰弊,應須正本原。
紀綱維盡力,狐鼠可忘言。
鼎鼐開先烈,鹽梅及後昆。
祇知心繾綣,不覺語真繁。
參考注釋
衰弊
猶衰敗。《三國志·蜀志·孟光傳》:“衰弊窮極,必不得已,然後乃可權而行之耳。” 金 王若虛 《滹南詩話》卷中:“詩道至 宋 人已自衰弊,而又專以此相尚,才識如 東坡 ,亦不免波盪而從之。” 魯迅 《華蓋集·忽然想到十》:“偶見一篇它的社論,大意說,一國當衰弊之際,總有兩種意見不同的人。”
應須
(1).應當;應該。 唐 杜甫 《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》:“尤工遠勢古莫比,咫尺應須論萬里。” 宋 張孝祥 《念奴嬌》詞:“人物應須天上去,一日君恩三接。”《老殘遊記》第十回:“你既明白這個道理,應須知道好即是壞,壞即是好,同那月球的明暗,是一個道理。”
(2).一應所需。《資治通鑑·唐肅宗至德元載》:“以御史中丞 裴冕 兼左庶子, 隴西郡 司馬 劉秩 試守右庶子……應須士馬、甲仗、糧賜等,並於當路自供。”
本原
(1).根源,根由。《左傳·昭公九年》:“我在伯父,猶衣服之有冠冕,木水之有本原,民人之有謀主也。” 宋 蘇轍 《御試製策》:“臣請為陛下推其本原,而極言其故。” 金 王若虛 《滹南詩話》卷上:“説者謂 東漢 多名節之士,賴以久存。跡其本原,正在 子陵 釣竿上來。” 柳亞子 《胡寄塵詩序》:“今日詩道之弊,其本原尚不在此。”
(2).根本,事物的最重要部分。《管子·水地》:“水者何也?萬物之本原也,諸生之宗室也。” 戴望 校正引 王引之 曰:“本原、根荄、宗室,皆謂根本也。”《漢書·董仲舒傳》:“養士之大者,莫大虖太學;太學者,賢士之所關也,教化之本原也。” 宋 陸游 《自責》詩:“文章跌宕忘繩墨,學問荒唐失本原。” 清 魏源 《聖武記》卷十一:“若夫 婁師德 都督 豐州 ,親衣皮褲率士屯田,積穀百萬,無轉餉和糴之費,此又裕餉之本原在於平日者。” 范文瀾 蔡美彪 等《中國通史》第二編第二章第七節:“還在 漢昭帝 時,有所謂賢良文學的儒生,代表下層豪強,力爭鹽鐵私營權,以為這是致太平的本原。”
(3).推究,推本溯源。《墨子·兼愛下》:“姑嘗本原若眾利之所自生。此胡自生?此自惡人賊人生與?即必曰非然也。”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從臣思跡,本原事業,祗誦功德。” 宋 曾鞏 《太祖皇帝總序》:“六聖之德澤,覆露生養,斯其所以盛也。本原事實,其所繇致此,有自也哉!”
(4).根底,基礎。 宋 曾鞏 《制誥擬詞·相制二》:“某行無錙磷,學有本原。材諝智謀,淑問惟舊。” 明 王守仁 《傳習錄》卷上:“為學須有本原,須從本原上用力,漸漸盈科而進。” 清 顧炎武 《與周籀書書》:“為山覆簣,當加進往之功;祭海先河,尤務本原之學。” 象升 《<振素庵詩集>序》:“君固卓有本原,非近日號為作新體詩者所敢重也。”
(5).哲學上指萬物的最初根源或構成世界的最根本實體。唯心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,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。
彭汝礪名句,上合肥太守侍讀傅公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