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清代杜關的《柴扉雜詠九首·其九》
全文:
吾慕文欽祥,高志厲雲表。
男兒意氣豪,仗劍入津保。
竊比文文山,志以荊高藐。
當其運槍械,狙伏秦皇島。
偵騎猝然來,生命嗟巳夭。
其志雖不遂,正氣塞睛昊。
我於乙卯冬,避地嘉峨道。
夙昔懷英聲,登堂拜乃考。
可憐義烈士,零落一家小。
死者何能瞑,生者自肥飽。
人情竟如斯,見此傷懷抱。
誰復表其閭,空餘墓頭草。
所以孫叔敖,子孫常餓槁。
不有優孟賢,貪廉何自曉。
哀哀絕命書,淚血滿遺稿。
參考注釋
避地
亦作“ 避墬 ”。1.謂遷地以避災禍。《漢書·敘傳上》:“ 始皇 之末, 班壹 避墬於 樓煩 ,致馬牛羊數千羣。”《漢書·敘傳上》:“﹝ 班彪 ﹞知 隗囂 終不寤,乃避墬於 河西 。” 顏師古 註:“墬,古地字。”《後漢書·東夷傳·濊》:“ 漢 初大亂, 燕 、 齊 、 趙 人往避地者數萬口。” 晉 張華 《博物志》卷六:“初, 粲 與族兄 凱 避地 荊州 ,依 劉表 。” 宋 文天祥 《指南後錄·東海集序》:“自喪亂後,友人挈家避地。” 清 姚椿 《<喬處士遺集>序》:“嘗避地至吾郡,交幾社諸人。”
(2).猶言避世隱居。《後漢書·郅惲傳》:“﹝ 郅惲 ﹞後坐事左轉 芒 長,又免歸,避地教授,著書八篇。” 李賢 註:“避地,謂隱遁也。”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注·漸江水》:“山中有三精舍,高薨凌虛,垂簷帶空。俯眺平林,煙香在下,水陸寧晏,足為避地之鄉矣!” 明 徐枋 《送笻在師游越》詩:“此行非避地,乘興獨相求。”
杜關名句,柴扉雜詠九首·其九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