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清代乾隆的《孟秋時享太廟》
全文:
玉斗迴旋屆指庚,金輿夙駕紫鸞鳴。
矞皇禮樂陳清廟,糺縵雲霞煥寶楹。
陟降儼臨神鑒赫,顯承佑啟泰階平。
禮成肅穆瞻宵漢,何限依遲霜露情。
參考注釋
陟降
(1).升降,上下。《詩·大雅·文王》:“ 文王 陟降,在帝左右。” 朱熹 集傳:“蓋以 文王 之神在天,一升一降,無時不在上帝之左右,是以子孫蒙其福澤,而君有天下也。” 馬瑞辰 通釋:“《集傳》之説是也……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,皆曰陟降。《敬之》詩曰:‘無曰高高在上,陟降厥土,日監在茲。’此言天之陟降也。《閔予小子》詩曰:‘念茲皇祖,陟降庭止。’《訪落》詩曰:‘紹庭上下,陟降厥家。’此言祖宗之陟降也。天陟降, 文王 之神亦隨天神為陟降。故曰‘ 文王 陟降,在帝左右’。”後因以為祖宗神靈暗中保佑之義。 唐 包佶 《祀雨師樂章·迎神》:“陟降左右,誠達幽圓。” 宋 陳亮 《重華宮正謝表》:“付託得人,爰上 唐 家之壽;陟降在帝,孰知 文後 之聲!” 清 唐孫華 《石鼓歌》:“ 尼父 尊 周 本素志,陟降或有神靈游。”
(2).猶往來。 唐 柳宗元 《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鄭序》:“今則囊如懸罄,傭室寓食。方將適千里求仁人,被冒畏景,陟降棧道。”《續資治通鑑·宋仁宗天聖五年》:“大禮史 王曾 言:‘皇帝執玉被袞,酌獻七室,而每室奏樂章,恐陟降為勞,請節宮架之奏。’” 王國維 《觀堂集林·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》:“古又有陟降一語,古人言陟降猶今人言往來,不必兼陟與降二義。”
(3).謂中晷影的長短變化。《新唐書·歷志三上》:“中晷長短,謂之陟降。景長則夜短,景短則夜長。積其陟降,謂之訊息。”
神鑒
亦作“ 神鑑 ”。英明的鑑察力。 晉 葛洪 《抱朴子·審舉》:“人君雖明並日月,神鑒未兆,然萬機不可以獨統,曲碎不可以親總,必假目以遐覽,借耳以廣聽。” 南朝 宋 慧通 《駁顧道士夷夏論》:“然則聖人神鑒,靡所不通,智照寧有不周?” 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記·奔那伐彈那國》:“神鑑無隱,靈應有徵。”
見“ 神鑒 ”。
佑啟
佑助啟發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《書》曰:‘丕顯哉, 文王 謨!丕承者, 武王 烈!佑啟我後人,鹹以正無缺。’”今本《書·君牙》作“啟佑”。 明 顏志邦 《<顏氏家訓>序》:“我黃門祖(指 顏之推 )恭立厥訓,佑啟後人。”
泰階
(1).古星座名。即三台。上台、中台、下台共六星,兩兩並排而斜上,如階梯,故名。《漢書·東方朔傳》:“願陳《泰階六符》以觀天變。” 顏師古 註:“ 孟康 曰:‘泰階,三台也。每台二星,凡六星。符六星之符驗也。’ 應劭 曰:‘《黃帝泰階六符經》曰:泰階者,天之三階也……三階平則陰陽和,風雨時,社稷神祇鹹獲其宜,天下大安,是為太平。’”《晉書·天文志上》:“三台六星,兩兩而居,起文昌,列抵太微……一曰泰階。” 明 張居正 《黃馬》詩:“從此 華陽 休駿足,山河重整泰階平。” 清 張錫作 《月蝕詩》:“吾聞皇天無私泰階平,二紀五緯誰相爭。”
(2).借指朝廷。 唐 賈至 《閒居秋懷寄陽翟陸贊府封丘高少府》詩:“信矣草創時,泰階速賢良。” 唐 劉禹錫 《山南西道節度使廳壁記》:“去年夏四月,今丞相 趙郡公 徵還泰階,遂命左僕射 燉煌公 往踐其武。”
乾隆名句,孟秋時享太廟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