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清代乾隆的《春仲經筵》
全文:
春風東壁啟文軒,書蘊經微細討源。
自是鴻儒曾有詁,孔懷赤子未能言。
鹹恆實具乾坤體,速久惟應天地尊。
闡繹詎雲循典故,欽哉絜矩箇中存。
參考注釋
闡繹
(1).發展延續。 漢 班固 《典引》:“厥有氏號,紹天闡繹者,莫不開元於 太昊 皇初之首。”
(2).闡述演繹。 清 許旭 《閩中記略》:“法至詳密,余驚嘆不已,闡繹十日夜,而朱黃鉤貫始就。制府覽竟,大喜。”《清史稿·禮志一》:“ 聖祖 歲御經筵,纂成《日講禮記解義》,敷陳雖出羣工,闡繹悉遵聖訓。”
(3).寬舒從容。《新唐書·文藝傳序》:“若君子則不然,自能以功業行實光明於時,亦不一於立言而垂不腐,有如不得試,固且闡繹優遊,異不及排,怨不及誹,而不忘納君於善,故可貴也。”
典故
詩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或有出處的詞句
引用典故
絜矩
絜,度量;矩,畫方形的用具,引申為法度。儒家以絜矩來象徵道德上的規範。《禮記·大學》:“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,上老老而民興孝,上長長而民興弟,上恤孤而民不倍,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。” 鄭玄 註:“絜,猶結也,挈也;矩,法也。君子有挈法之道,謂當執而行之,動作不失之。” 朱熹 集註:“絜,度也。矩,所以為方也……君子必當因其所同,推以度物,使彼我之間,各得分願,則上下四方,均齊方正,而天下平矣。” 唐 顏真卿 《河南府參軍郭君神道碑銘》:“夫孝弟之至,絜矩之道。” 宋 葉適 《陳彥群墓志銘》:“至其他察性命以絜矩,奮豪傑以特興,亦多微妙奇偉,非穎秀士親承其旨趣,固莫能通。”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三回:“他兩個既有這番志嚮,又説的這等明白,你我如今竟把這樁事責成他兩個辦起來,才是個‘絜矩之道’。”
箇中
此中;其中
箇中訊息
乾隆名句,春仲經筵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