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清代方鶴齋的《即事感懷八首·其五》
全文:
絲管嗷嗷太息聲,愁雲漠漠錦官城。
忍飢執戟嘲臣朔,抱火厝薪哭賈生。
紓難惟憑三等戶,食毛先責九年耕。
司勛夢入揚州路,散盡腰纏鶴背輕。
參考注釋
絲管
弦樂器與管樂器。泛指樂器。亦借指音樂。 北魏 楊衒之 《洛陽伽藍記·高陽王寺》:“入則歌姬舞女,擊竹吹笙,絲管迭奏,連宵盡日。” 唐 杜甫 《贈花卿》詩:“ 錦城 絲管日紛紛,半入江風半入雲。” 金 王若虛 《恆山堂記》:“每府僚宴集其上,綺羅照野,絲管沸天,遊人指點咨嗟,邈在仙境。” 清 馮班 《鈍吟雜錄·正俗》:“古人之詩皆樂也,文人或不閒音律,所作篇什,不協於絲管。”
嗷嗷
亦作“嗸嗸”。1.哀鳴聲;哀號聲。《詩·小雅·鴻雁》:“鴻雁于飛,哀鳴嗸嗸。” 陸德明 釋文:“嗸,本又作嗷。” 高亨 註:“嗸,同嗷。嗷嗷,雁哀鳴聲。” 唐 杜甫 《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》詩:“萬方哀嗷嗷,十載供軍食。” 宋 歐陽修 《綠竹堂獨飲》詩:“殘花不共一日看,東風送哭聲嗷嗷。” 清 趙翼 《二麥將收連旬大雨感賦》詩:“米價經年節節高,茅簷待哺正嗷嗷。”《當代》1981年第3期:“老太婆把頭擱在兒子肩頭,突然嗷嗷大哭起來。”
(2).叫呼聲;叫喊聲。《楚辭·九嘆·惜賢》:“聲嗷嗷以寂寥兮,顧僕夫之憔悴。” 王逸 註:“嗷嗷,呼聲也。” 管樺 《小英雄雨來》:“扁鼻子軍官氣得暴跳起來,嗷嗷吼叫:‘槍斃的有!槍斃的有!’”
(3).眾口愁怨聲。 漢 賈誼 《過秦論》:“夫寒者利短褐,而飢者甘糟糠,天下之嗸嗸,新主之資也。”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作“嗷嗷”。 晉 葛洪 《抱朴子·審舉》:“小人道長,則 檮杌 比肩,頌聲所以不作,怨嗟所以嗷嗷也。”《資治通鑑·晉穆帝昇平元年》:“主上失德,上下嗷嗷,人懷異志。” 胡三省 註:“嗷嗷,眾口愁聲。”
(4).形容眾聲喧雜。《漢書·劉向傳》:“無罪無辜,讒口嗸嗸。” 顏師古 註:“嗸嗸,眾聲也。” 三國 魏 曹植 《美女篇》:“佳人慕高義,求賢良獨難。眾人徒嗷嗷,安知彼所觀?” 梁啓超 《論請願國會當與請願政府並行》:“夫惟萬目睽睽以具瞻政府,萬口嗷嗷以交謫政府,然後政府之職庶克舉矣。”
太息
(1) 即“嘆氣”。
(2) 生理現象。以呼氣為主的深呼吸。正常人的呼吸中,一呼一吸稱為一息,一息脈動四次,三息之後有一次深呼吸,脈五動,脈診上稱為“閏以太息”。病理情況下,若患者頻頻吸氣,稱為善太息,它是一個症狀,可由肝膽鬱結,肺氣不宜引起
(3) 表示某種感情
陳涉太息回。——《史記·陳涉世家》
感動太息。——清· 張廷玉《明史》
雲漠
天上的垂雲和大漠交接之處,極言其遼遠。 唐 陳子昂 《燕然軍人畫像銘》:“耀天兵兮征荒服,絶雲漠兮出玄極。”
錦官城
城名。故址在今 四川 成都 南。 成都 舊有大城、少城。少城古為掌織錦官員之官署,因稱“錦官城”。後用作 成都 的別稱。 唐 杜甫 《春夜喜雨》詩:“曉看紅濕處,花重 錦官城 。” 明 陸采 《明珠記·會內》:“但願平安下三 蜀 ,春風依舊 錦官城 。” 張素 《擬李義山<井絡>》詩:“ 玉壘山 前花黯黯, 錦官城 外鼓逢逢。”亦省稱“ 錦官 ”、“ 錦城 ”。 晉 常璩 《華陽國志·蜀志》:“其道西城,故 錦官 也。”《初學記》卷二七引 晉 任豫 《益州記》:“ 錦城 在 益州 南 笮橋 東 流江 南岸, 蜀 時故 錦官 也。” 北周 庾信 《奉和趙五途中五韻》:“ 錦城 遙可望,廻鞍念此時。” 唐 李白 《蜀道難》詩:“ 錦城 雖雲樂,不如早還家。” 清 查昇 《陳丈朴庵招賞牡丹同人即席分賦得明字》:“ 金谷 何如 蜀 錦城 , 放翁 舊譜閲《天彭》。” 李劼人 《死水微瀾》第五部分十一:“ 錦城 榮樂,且住為佳。”
方鶴齋名句,即事感懷八首·其五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