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清代乾隆的《聽鸝館》
全文:
林梢吐葉綠猶輕,摶黍枝頭未發聲。
不是銍人戴仲若,雙柑底用寄高情。
參考注釋
林梢
林木的尖端或末端。 唐 杜甫 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》:“茅飛渡江灑江郊,高者掛罥長林梢。” 宋 米芾 《畫史·唐畫》:“余家 董源 霧景橫坡,全幅山骨隱顯,林梢出沒,意趣高古。” 宋 秦觀 《泗州東城晚望》詩:“林梢一抹青如畫,應是 淮 流轉處山。”
摶黍
(1).黃鶯的別名。《詩·周南·葛覃》“黃鳥于飛” 毛 傳:“黃鳥,摶黍也。” 陸璣 疏:“ 幽州 人謂之黃鸎…… 齊 人謂之摶黍, 關 西謂之黃鳥。” 宋 陸游 《農家歌》:“二月鳴摶黍,三月號布穀。”
(2).捏飯成團。《儀禮·特牲饋食禮》:“佐食摶黍,授祝,祝授屍。”
(3).指捏成的飯糰。 宋 吳自牧 《夢粱錄·駕宿明堂齋殿行禋祀禮》:“凡大祀,差太祝一員,進摶黍及肺,祭奠玉冊。”
枝頭
樹梢;樹枝上。 唐 元稹 《元和五年予官不了罰俸西歸》詩:“漸到柳枝頭,川光始明媚。” 宋 翁森 《四時讀書樂》詩:“好鳥枝頭亦朋友,落花水面皆文章。” 戴望舒 《殘葉之歌·男子》:“你看,濕了雨珠的殘葉,搖搖地停在枝頭。”
發聲
(1) 產生噪音或聲響(如用嗓子或用器具);產生一種能聽見的效果
首先教喇叭傳令兵怎樣使喇叭發聲
(2) 從嗓子裡發出聲音
那隻鸚鵡從來不發聲
乾隆名句,聽鸝館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