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觀橋梓乃知非,入門而趨登堂跪

乾隆題金廷標人物事跡十二幀·其二·橋梓喻教

名句出處

出自清代乾隆的《題金廷標人物事跡十二幀·其二·橋梓喻教》

全文:
南山之陽有木橋,南山之陰有木梓。
橋竦而仰具父道,梓勃而俯肖子理。
伯禽康叔初受封,必有陽陽或自喜。
三見三笞不解故,二子於是見商子。
一觀橋梓乃知非,入門而趨登堂跪
周公拂首爰勞之,商子其人君子矣。
指物而喻見善遷,淳于鄒忌亦如此。

乾隆詩詞大全

參考注釋

橋梓

《文選·任昉〈王文憲集序〉》 李善 注引《尚書大傳》:“ 伯禽 與 康叔 朝於 成王 ,見乎 周公 ,三見而三笞之。二子有駭色,乃問於 商子 曰:‘吾二子見於 周公 ,三見而三笞之,何也?’ 商子 曰:‘ 南山 之陽有木名橋, 南山 之陰有木名梓,二子盍往觀焉!’於是二子如其言而往觀之,見橋木高而仰,梓木晉而俯。反以告 商子 。 商子 曰:‘橋者,父道也;梓者,子道也。’”後因稱父子為“橋梓”。 南朝 梁 任昉 《<王文憲集>序》:“孝友之性,豈伊橋梓;夷雅之體,無待韋弦。” 唐 張說 《右羽林大將軍王氏神道碑》:“禮義形於橋梓,哀戚過於縗麻。” 明 王世貞 《鳴鳳記·嚴嵩慶壽》:“慶春風橋梓齊榮,樂晚景椿萱同操。”

知非

(1).五十歲的代稱。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:“故 蘧伯玉 年五十,而有四十九年非。”謂年五十而知前四十九年之過失。後因以“知非”稱五十歲。 唐 白居易 《自詠》:“誠知此事非,又過知非年。” 宋 李清照 《<金石錄>後序》:“余自少 陸機 作賦之二年,至過 蘧瑗 知非之兩歲,三十四年之間,憂患得失,何其多也?” 清 鈕琇 《觚賸·除夜覘士》:“﹝ 陳楚產 ﹞齒踰知非,始補弟子員。”

(2).省悟以往的錯誤。 唐 趙嘏 《東歸道中》詩之一:“平生事行役,今日始知非。” 寧調元 《東蛻庵三什》:“北瘦南肥各迥然,知非遙想待他年。”

入門

(1) 初級讀物;任何知識或業務的初始門路

技術入門

(2) 初步學會

入門師傅

登堂

升上廳堂。 漢 趙曄 《吳越春秋·闔閭內傳》:“入門不咳,登堂無聲,二不肖也。” 唐 李賀 《感諷》詩之一:“縣官踏飡去,簿吏復登堂。”《說唐》第十回:“二人攜手登堂,喜動顏色,頂禮相拜。” 瞿秋白 《餓鄉紀程》十二:“現在已到門庭,請舉步入室登堂罷。”

乾隆名句,題金廷標人物事跡十二幀·其二·橋梓喻教名句

詩詞推薦

一觀橋梓乃知非,入門而趨登堂跪 詩詞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