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
出自清代乾隆的《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十六·馴犀(感為政之難終也)》

全文:
馴犀馴犀來暹羅,脊如披甲角如戈。
虎豹兕象世常有,世人曾得見犀否。
康熙末年憶尚逮,海蠻獻犀金庭至。
自稱溟渤不揚波,知有聖人中國治
越裳獻雉原可方,皇祖視之不經意。
權教暢春飼板房,初未詫為奇瑞事。
皇考踐阼先志承,遂命返之厚賜仍。
既不似建中放象歸南方,亦不似貞元留犀致凍亡。
以聖繼聖王道昌,勤政務本卻禎祥,慎終如始揆一蘉。
白傅馴犀詞徒芳,如蒼蠅聲庸何傷。

乾隆詩詞大全

參考注釋

自稱

(1) 自道姓名

(2) 自吹;表白

他自稱能預見未來

溟渤

溟海 和 渤海 。多泛指大海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代君子有所思》詩:“築山擬 蓬 壺 ,穿池類 溟 渤 。” 唐 李涉 《卻歸巴陵途中走筆寄唐知言》詩:“後輩無勞續出頭,坳塘不合窺溟渤。” 明 袁宏道 《答蹇督撫》:“唯是溟渤之大,不讓滲潢;以茲沙石之頑,得效礱礪。” 清 唐孫華 《寄題三賢祠》詩:“ 江夏 今儒宗,詞源傾溟渤。”

不揚

(1).不損傷。《詩·魯頌·泮水》:“烝烝皇皇,不吳不揚。” 毛 傳:“揚,傷也。” 孔穎達 疏:“《釋詁》文揚與誤為類,故為傷。謂不過誤不損傷也。”

(2).不能散發。《史記·淮南衡山列傳》:“於是,王氣怨結而不揚,涕滿匡而橫流,即起歷階而去。”

(3).不振作。 漢 嚴忌 《哀時命》:“居處愁以隱約兮,志沉抑而不揚。” 唐 杜甫 《新婚別》詩:“婦人在軍中,兵氣恐不揚。”

(4).亦作“ 不颺 ”。謂容貌不英俊。《左傳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今子少不颺;子若無言,吾幾失子矣。” 杜預 註:“顏貌不顯揚。” 唐 裴度 《自題寫真贊》:“爾才不長,爾貌不揚,胡為將,胡為相。”《金史·后妃傳上·海陵昭妃阿里虎等諸嬖》:“ 海陵 嘗曰:‘ 餘都 貌雖不揚,而肌膚潔白可愛。’” 郭沫若 《蔡文姬》第二幕:“那時 曹丞相 要接見你們的使者,他覺得自己的相貌不揚,便請我的老師 清河崔琰 來代替他。”

聖人

(1) 德高望重、有大智、已達到人類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,有時也專指孔子

古之聖人,其出人也遠矣。——唐· 韓愈《師說》

是以聖人不期修古,不法常可。——《韓非子·五蠹》

(2) 封建時代對君主的尊稱

待聖人之出而投繯道路,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。——明· 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

中國

(1) 指中原地區

與中國抗衡。——《資治通鑑》

(2) 又

驅中國士眾。

將中國人。

(3) 京城

惠此中國,以綏四方。——《詩·大雅》

乾隆名句,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十六·馴犀(感為政之難終也)名句

詩詞推薦

自稱溟渤不揚波,知有聖人中國治 詩詞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