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唐代韓偓的《八月六日作四首》
全文:
日離黃道十年昏,敏手重開造化門。
火帝動爐銷劍戟,風師吹雨洗乾坤。
左牽犬馬誠難測,右袒簪纓最負恩。
丹筆不知誰定罪,莫留遺蹟怨神孫。
金虎挻災不復論,構成狂猘犯車塵。
御衣空惜侍中血,國璽幾危皇后身。
圖霸未能知盜道,飾非唯欲害仁人。
黃旗紫氣今仍舊,免使老臣攀畫輪。
簪裾皆是漢公卿,盡作鋒鋩劍血醒。
顯負舊恩歸亂主,難教新國用輕刑。
穴中狡兔終須盡,井上嬰兒豈自寧。
底事亦疑懲未了,更應書罪在泉扃。
坐看包藏負國恩,無才不得預經綸。
袁安墜睫尋憂漢,賈誼濡毫但過秦。
威鳳鬼應遮矢射,靈犀天與隔埃塵。
堤防瓜李能終始,免愧於心負此身。
名句書法欣賞
參考注釋
盜道
《莊子·胠篋》:“ 跖 之徒問於 跖 曰:‘盜亦有道乎?’ 跖 曰:‘何適而無有道邪?夫妄意室中之藏,聖也;入先,勇也;出後,義也;知可否,知也;分均,仁也。五者不備,而能成大盜者,天下未之有也。’”後以“盜道”指盜賊的手段、方法和道德。 南朝 陳 姚最 《續畫品·焦寶願》:“旁求造請,事均盜道之法;殫極斲輪,遂至兼採之勤。” 唐 韓偓 《八月六日作》詩之二:“圖霸未能知盜道,飾非唯欲害仁人。” 明 劉基 《郁離子·蛇蠍》:“ 盜犨 以如芒之鉤係八尺之絲,鉤牛舌而牽之,宵夜而牛隨之行,莫之違也,故世之善盜牛者稱 犨 焉。 郁離子 曰:‘是所謂盜道也。’”
非唯
亦作“ 非惟 ”。不只;不僅。《左傳·昭公八年》:“ 子大叔 曰:‘若何弔也?其非唯我賀,將天下實賀。’” 漢 司馬相如 《封禪文》:“非唯雨之,又潤澤之。” 明 李東陽 《<瓊樓吟稿>序》:“﹝ 杜 詩﹞非惟不易學,亦不易讀也。”
仁人
有德行的人。《書·泰誓中》:“雖有周親,不如仁人。” 漢 賈誼 《惜誓》:“悲仁人之盡節兮,反為小人之所賊。” 宋 蘇軾 《司馬溫公神道碑》:“公仁人也,天相之矣。” 清 黃鷟來 《甲戌夏至武威》詩之四:“乃知仁人澤,是處皆陽春。” 魯迅 《墳·論“費厄潑賴”應該緩行》:“仁人們或者要問:那么,我們竟不要‘費厄潑賴’么?”
韓偓名句,八月六日作四首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