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乾祿無休意,爭奈趨時不見機

杜荀鶴書事投所知

名句出處

出自唐代杜荀鶴的《書事投所知》

全文:
古陌寒風來去吹,馬蹄塵旋上麻*衣。
雖然乾祿無休意,爭奈趨時不見機
詩思趁雲從岳涌,鄉心隨雁繞湖飛。
肯將骨肉輕離別,未遇人知未得歸。

杜荀鶴詩詞大全

名句書法欣賞

杜荀鶴雖然乾祿無休意,爭奈趨時不見機書法作品欣賞
雖然乾祿無休意,爭奈趨時不見機書法作品

參考注釋

雖然

(1) ——用在上半句,下半句多用“但是”、“可是”、“卻”等與它呼應,表示承認前邊的為事,但後邊的並不因此而不成立

李大伯雖然年過六十,勞動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伙子

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,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。——魯迅《故鄉》

(2) 雖然如此,雖是這樣;即使這樣

善哉。雖然,公輸盤為我為雲梯,必取宋。——《墨子·公輸》

雖然,受地於先王,願終守之,弗敢易!——《戰國策·魏策》

乾祿

南北朝 時勛貴、官吏對被役使的“乾”收取免役絹作為一種額外俸給,稱“乾祿”。《北史·恩幸傳·齊諸宦者》:“猶以 波斯 狗為儀同、郡君,分其乾祿。”《資治通鑑·陳宣帝太建七年》:“舊蒼頭 劉桃枝 等皆開府封王,其餘宦官、 胡 兒、歌舞人、見鬼人、官奴婢等濫得富貴者,殆將萬數……乃至狗、馬及鷹亦有儀同、郡君之號,有鬭鷄,號開府,皆食其乾祿。” 胡三省 註:“乾出所部之人,一乾輸絹十八匹,乾身放之。”

(1).求福。《詩·大雅·旱麓》:“豈弟君子,乾祿豈弟。”

(2).求祿位;求仕進。《論語·為政》:“ 子張 學乾祿。” 漢 王充 《論衡·自紀》:“不鬻智以乾祿,不辭爵以吊名。”《梁書·明山賓傳》:“兄 仲璋 嬰痼疾,家道屢空, 山賓 乃行乾祿。”《金史·隱逸傳序》:“後世乾祿者多,其先人尚人之志與嘆老嗟卑之心,能去是者鮮矣。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書痴》:“非為乾祿,實信書中真有金粟。” 魯迅 《墳·文化偏至論》:“雖兜牟深隱其面,威武若不可陵,而乾祿之色,固灼然觀於外矣!”

爭奈

怎奈;無奈。 唐 顧況 《從軍行》之一:“風寒欲砭肌,爭奈裘襖輕?” 宋 張先 《百媚娘》詞:“樂事也知存後會,爭奈眼前心裡?” 元 王實甫 《西廂記》第一本第一折:“春光在眼前,爭奈玉人不見?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十四回:“爭奈他自己不爭氣,終日在公館裡,同那些底下人鬼混。”

趨時

亦作“趍時”。1.謂努力去適應當時的具體形勢、環境與條件。 漢 王符 《潛夫論·救邊》:“《周書》曰:‘凡彼聖人必趨時。’是故戰守之策,不可不早定也。”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通變》:“趨時必果,乘機無怯。”《資治通鑑·魏邵陵厲公嘉平五年》:“當今伐之,是其厄會;聖人急於趨時,誠謂今日。” 魯迅 《花邊文學·趨時和復古》:“我這裡所用的是普通所謂‘趨時’中的一部分:‘前驅’的意思。”

(2).抓緊時機;及時。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:“趨時若猛獸摯鳥之發。”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:“ 禹 之趨時也,履遺而弗取,冠掛而弗顧。非爭其先也,而爭其得時也。” 北魏 賈思勰 《齊民要術·種麻》:“又諺曰:‘五月及澤,父子不相借。’言及澤急也。夏至後者,匪唯淺短,皮亦輕薄。此亦趨時,不可失也。”《金史·侯摯傳》:“臣請盡力規畫,勸喻農民趨時耕種。”

(3).迎合潮流;迎合時尚。 晉 葛洪 《抱朴子·廣譬》:“體方貞以居直者,雖誘以封國,猶不違情以趨時焉,安肯躐徑以取容乎?” 唐 白居易 《陳中師除太常少卿制》:“不背俗以矯逸,不趍時以沽名。” 嚴復 《救亡決論》:“又何怪委贄通籍之後,以巧宦為宗風,以趨時為秘訣。”

(4).引申指時髦;趕時髦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四八回:“説的 繼之 也笑了道:‘本來作假是此刻最趨時的事。方才我這裡才商量了一起命案的供詞。你想命案供詞還要造假的,何況別樣。’” 孫中山 《五權憲法》:“近來 中國 底學生們,他無論懂不懂,也要講無政府以為趨時,真是好笑。” 洪深 《屬於一個時代的戲劇》:“還有一點,可以無須乎多聲明的,就是《貧民慘劇》與《趙閻王》都是我閱歷人生,觀察人生,受了人生的刺激,直接從人生里滾出來的。不是趨時的作品。(做文字同穿衣裳一樣會求時髦。)”

見機

看機會;辨形勢

見機而行

杜荀鶴名句,書事投所知名句

詩詞推薦

雖然乾祿無休意,爭奈趨時不見機 詩詞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