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宋代戴復古的《寄趙鼎臣》
全文:
學如劉子政,不使校書天祿閣。
文如李太白,不使待詔金鑾殿。
倚樓終日看廬山,贏得虛名聞九縣。
才忌太高,心忌太清。
平平穩穩,為公為卿。
騏驥可羈,乃歸帝閒。
麟鳳莫馴,為瑞人間。
人間為瑞徒能好,騏驥可羈終遠到。
歲寒心事幾人知,手把梅花供一笑。
名句書法欣賞
參考注釋
太白
(1) 星名,即金星,又稱“長庚”、“啟明”
察日行以處位太白。——《史記·天官書》
(2) 山名,位於陝西省眉縣東南
西當太白有鳥道,可以橫絕 峨眉巔。—— 李白《蜀道難》
(3) 經穴名。出《靈樞·本輸》。屬足太陰脾經。輸(原)穴。位於足內側緣,當第一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。主治胃痛,腹脹,吐瀉,痢疾等。直刺0.5—1寸。灸 3—5分鐘
不使
不順從。《墨子·非命下》:“若以為政乎天下,上以事天鬼,天鬼不使。” 王念孫 《讀書雜誌·墨子三》:“《爾雅》:使,從也。天鬼不從,猶上文言上帝不順耳。”《漢書·外戚傳·趙皇后》:“少主幼弱則大臣不使。” 顏師古 註:“不使,不可使從命也。”《後漢書·龐參傳》:“今苟貪不毛之地,營恤不使之民,暴軍 伊吾 之野,以慮三族之外,果破 涼州 ,禍亂至今。”
待詔
(1).等待詔命。《文選·揚雄<甘泉賦>序》:“ 孝成帝 時,客有薦 雄 文似 相如 者……召 雄 待詔 承明 之庭。” 張銑 註:“待詔,待天子命也。” 唐 王績 《晚年敘志示翟處士》詩:“明經思待詔,學劍覓封侯。” 清 惠士奇 《送蔣樹存之官餘慶》詩:“待詔吾留 金馬門 ,修書君上 南薰殿 。”
(2).官名。 漢 代徵士未有正官者,均待詔公車,其特異者待詔 金馬門 ,備顧問,後遂以待詔為官名。《漢書·王莽傳中》:“ 莽 誅滅待詔,而封告者。” 唐 有翰林待詔,負責四方表疏批答、應和文章等事。後改為翰林供奉。 明 清 翰林院屬官有待詔,秩從九品,掌校對章疏文史,為低級事務官。
(3).待命供奉內廷的人。 唐 代不僅文詞經學之士,即醫卜技術之流,亦供直於內廷別院,以待詔命。因有醫待詔、畫待詔等名稱。 宋 元 時對手藝工匠尊稱為待詔,本此。《京本通俗小說·碾玉觀音》:“﹝裱褙鋪里﹞ 璩待詔 問:‘府幹有何見諭?’虞候道:‘無甚事,閒問則個。’”《水滸傳》第四回:“ 智深 走到鐵匠鋪門前看時,見三個人打鐵。 智深 道:‘兀那待詔,有好鋼鐵么?’”《醒世恆言·呂洞賓飛劍斬黃龍》:“看那娘子,正與澆蠟燭待詔説話。”
(4).舊時農村里稱理髮師為“待詔”。 李劼人 《大*波》第一部第二章:“ 楚用 幾個人早都交卷完畢,在理髮室找待詔梳了髮辮。”
金鑾殿
(1). 唐 朝宮殿名,文人學士待詔之所。 唐 李白 《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》詩之一:“承恩初入 銀臺門 ,著書獨在 金鑾殿 。” 宋 沉括 《夢溪筆談·故事一》:“ 唐 翰林院在禁中,乃人主燕居之所, 玉堂 、 承明 、 金鑾殿 皆在其間。”
(2).泛指皇宮正殿。 元 白樸 《東牆記》第四折:“脫卻了舊布衣,直走上金鑾殿。”《痛史》第二回:“﹝ 賈似道 ﹞到了朝門,不免下轎步行,上到金鑾殿。” 吳組緗 《山洪》六:“皇帝坐在金鑾殿上,也免不得百姓說冷話,可是不是呢?”亦省作“ 金鑾 ”。 唐 白居易 《賀雨》詩:“小臣誠愚陋,職忝 金鑾 宮。” 宋 蘇軾 《武昌西山》詩:“當時相望不可見, 玉堂 正對 金鑾 開。” 清 鄭燮 《荊州亭·江上》詞之二:“多少 六朝 閒賬,近日漁樵都忘;只是怨 弘光 ,白晝 金鑾 選唱。”
戴復古名句,寄趙鼎臣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