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宋代李處全的《水調歌頭(詠梅)》
全文:
微雨眼明處,春信著南枝。
百花頭上訊息,為我赴襟期。
松下凌霜古乾,竹外橫窗疏影,同是翠寒姿。
喚取我曹賞,莫使俗流知。
對風前,看雪後,總相宜。
碧天如洗,何許羌笛月邊吹。
一段出群標格,合得水仙兄事,千古豫章詩。
鼎鼐付佳實,終待夢秋時。
名句書法欣賞
參考注釋
一段
一部分
一段樹幹
出群
猶言出眾。《尹文子·大道上》:“今世之人,行欲獨賢,事欲獨能,辯欲出羣,勇欲絶眾。” 唐 杜甫 《海棕行》:“自是眾木亂紛紛,海棕焉知身出羣。” 明 葉憲祖 《鸞鎞記·鎞訂》:“只為我才貌出羣,聲名播遠,京中多少王孫公子,騷人墨客,戶外之履常滿,笥中之句頻投。” 清 采蘅子 《蟲鳴漫錄》卷二:“某家有小兒,甫六齡,清秀在骨,器宇不凡,性亦矯矯出羣。”
標格
風範、品格
水仙
見“ 水仙 ”。
亦作“ 水僊 ”。1.傳說中的水中神仙。 唐 司馬承順 《天隱子·神解八》:“在人謂之人仙,在天曰天仙,在地曰地仙,在水曰水仙,能變通之曰神仙。” 宋 王安石 《小姑》詩:“初學水仙騎赤鯉,竟尋山鬼從文貍。” 宋 趙令畤 《侯鯖錄》卷八:“ 馮夷 , 華陰 , 潼鄉 隄伯 人也。服八石,得水仙,是為 河伯 。”按, 漢 袁康 《越絕書·德序外傳記》稱 伍子胥 為水仙; 晉 王嘉 《拾遺記·洞庭山》稱 屈原 為水仙。因 伍子胥 死後被沉屍於江; 屈原 自投 汨羅江 以死,故後人傳說為水仙。
(2).謂水葬者。 北齊 劉晝 《新論·風俗》:“胡之北有 射姑 之國,其親死,則棄屍於江中,謂之‘水仙’。”
(3).稱遍游江湖樂而忘返之人。 唐 袁郊 《甘澤謠·陶峴》:“﹝ 陶峴 ﹞富有田業,擇家人不欺而了事者,悉付之,身則汎艚江湖,遍游煙水,往往數歲不歸…… 吳 越 之士,號為水仙。”
(4).琴曲名。《水仙操》的簡稱。 宋 陳亮 《訴衷情》詞:“數聲《漁父》,一曲《水仙》,歌斷還愁。” 明 夏完淳 《夜宿山館》詩:“《水仙》未成調,《廣陵》已絶散。” 康有為 《出都留別諸公》詩:“一曲蒼茫奏《水仙》,靈飛鬼嘯一千年。”
(5).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地下鱗莖作卵圓形,葉子條形,傘形花序,花白色,中心黃色,有香味。供觀賞,鱗莖和花可入藥。亦指此種植物的花。 宋 趙彥衛 《雲麓漫鈔》卷四:“ 楊誠齋 云:世以水仙為金琖銀臺。蓋單葉者,其中真有一酒琖,深黃而金色。” 清 黃宗羲 《小園記》:“買瓦盆百餘,以植草花:水僊、艾人、芳洲、洛陽、茉莉。” 清 沉復 《浮生六記·閒情記趣》:“種水仙無 靈璧 石,余嘗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。” 冰心 《住事·別後》:“﹝一個女子﹞正低頭畫那鋼琴上擺著的一盆水仙。”參閱 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草二·水仙》。
千古
(1) 指久遠的年代
千古風流人物。——宋· 蘇軾《念奴嬌·赤壁懷古》
千古江山。——宋· 辛棄疾《永遇樂·京口北固亭懷古》詞
縱有千古。——清· 梁啓超《飲冰室合集·文集》
成為千古罪人
(2) 永遠地
千古奇冤,江南一葉——周*恩*來
千古奇聞
(3) 婉辭,哀悼死者,表示永別或永垂不朽。多用於輓聯、花圈等的上款
豫章
古書上記載的一種樹名。有的記載說即今之樟樹
楩楠豫章。——《墨子·公輸》
李處全名句,水調歌頭(詠梅)名句
名句推薦
祠前古柏尋何處,坡後寒花有幾枝
黃甲登《崔清獻公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