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宋代趙蕃的《呈壽岡先生》
全文:
我行上蕭灘,慘澹無與適。
肩輿問何詣,揚雄一區宅。
地雖占城隅,野澹繞修碧。
主人誰何輩。
蓋代文章伯。
喜我過其廬,倒屣相應接。
似聞杜陵翁,一飯無俗客。
如何重留我,更道雞黍窄。
談間雖文字,往往先名節。
我語固多狂,公亦不我折。
為言古今人,耽詩信痴絕。
身名兩棄置,死若墮霜葉。
公言蓋有激,我亦因啟發。
莫將夢中事,重對痴人說。
此語竟云何,梵志翻著襪。
參考注釋
倒屣
亦作“ 倒屧 ”。1.急於出迎,把鞋倒穿。《三國志·魏志·王粲傳》:“時 邕 才學顯著,貴重朝廷,常車騎填巷,賓客盈坐。聞 粲 在門,倒屣迎之。 粲 至,年既幼弱,容狀短小,一坐盡驚。 邕 曰:‘此 王公 孫也,有異才,吾不如也。’”後因以形容熱情迎客。 唐 皮日休 《初夏即事寄魯望》詩:“敲門若我訪,倒屣欣逢迎。”屣,一本作“ 屧 ”。 元 任昱 《折桂令·同友人聯句》曲:“既有當壚,毋勞倒屣,便可投轄。”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媚座》:“吾輩得施為,正好談心花底;蘭友瓜戚,門外不須倒屣。”
(2).指從坐席上匆忙避開。《西京雜記》卷二:“ 衡 邑人有言《詩》者, 衡 從之與語,質疑。邑人挫服,倒屣而去。”
相應
(1) 相宜,應該
隨著工業的發展,對環境保護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
(2) 彼此相當的或互補的;互動,互惠
商定彼此都給對方公民以相應的權利
趙蕃名句,呈壽岡先生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