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宋代陳人傑的《沁園春》
全文:
之印可,然後人信以傳。
昔劉叉未有顯稱,及以雪車、冰柱二篇為韓文公所賞,一日之名,遂埒張孟。
予嘗得叉遺集,觀其餘作,多不稱是。
而流傳至今,未就泯滅者,以韓公所賞題品爾。
今才士滿世,所負當不止叉如,然而獎借後進,竟未有如韓公者。
才難,不其然,有亦未易識。
誦山谷之詩,不覺喟然。
因作思古人一曲。
他時儻遇知己,無妨反騷。
不恨窮途,所恨吾生,不見古人。
似道傍郭泰,品題季偉,舟中謝尚,賞識袁宏。
又似元之,與蘇和仲,汲引孫丁晁李秦。
今安在,但高風凜凜,墳草青青。
江東無我無卿。
政自要胸中分渭涇。
嘆今人榮貴,只修邊幅,斯文寂寞,終欠宗盟。
面蹉長江,目迷東野,卻笑韓公接後生。
知音者,恨黃金難鑄,清淚如傾。
名句書法欣賞
參考注釋
遺集
(1).前人留下的詩文集子。 五代 齊己 《寄匡阜諸公》詩之一:“爭學忘言住幽勝,吾師遺集盡清吟。” 宋 文同 《讀<淵明集>》詩:“牎下好風無俗客,案頭遺集有先生。” 清 錢泳 《履園叢話·譚詩·以詩存人》:“今遺集不傳,余偶得數首,録於左。”
(2).彙輯前人的遺作而成的集子。 鄧實 《謝翱<晞髮集>後序》:“乙巳之春,余在海上。 無錫 徐君 槃 贈余以 平湖 陸大業 刊《晞髮集》一冊,雲得之 滑縣 暴氏 ,凡詩八卷,文二卷,審之則僅正集,而缺其遺集,求之年餘不可得。” 魯迅 《且介亭雜文·隔膜》:“最起勁的是‘南社’里的有幾個人,為被害者輯印遺集。”
其餘
剩下的人或物
其餘則熙熙而樂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
其餘以儉立名。——宋· 司馬光《訓儉示康》
其餘各處鄉民。——《廣東軍務記》
為標準以警其餘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獄中雜記》
馬克和李莉在下棋,其餘在玩牌
不稱
(1).不相稱;不相副。《詩·曹風·候人》:“彼其之子,不稱其服。” 鄭玄 箋:“不稱者,言德薄而服尊。”《史記·文帝本紀》:“﹝ 孝文皇帝 ﹞德厚侔天地……明象乎日月,而廟樂不稱,朕甚懼焉。其為 孝文皇帝 廟為昭德之舞。” 晉 陸機 《文賦》:“恆患意不稱物,文不逮意。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六:“只怕小生才能淺薄,不稱將軍任使,豈敢推辭。” 清 魏源 《湘江舟行》詩之二:“十載畫 瀟湘 ,不稱 瀟湘 月。”
(2).不勝任;不稱職。《史記·亷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 括 母因曰:‘王終遣之,即有如不稱,妾得無隨坐乎?’”《漢書·宣帝紀》:“此朕之不明,吏之不稱,四方黎民將何仰哉!”《金史·章宗紀四》:“近制以鎮靜而知大體為稱職,苛細而闇於大體為不稱。”
(1).不顯揚。 漢 司馬相如 《封禪文》:“歷選列辟,以迄於 秦 ……紛綸威蕤,湮滅而不稱者不可勝數。” 三國 吳 韋昭 《博弈論》:“蓋君子恥當年而功不立,疾沒世而名不稱。”
(2).不稱道。 漢 司馬相如 《子虛賦》:“今足下不稱 楚王 之德厚,而盛推 雲夢 以為高……竊為足下不取也。”
(3).不名;不叫做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 始皇 曰:吾慕真人,自謂‘真人’,不稱‘朕’。”
陳人傑名句,沁園春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