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雨八韻(五月二十日)

作者:乾隆 朝代:清代

夜雨八韻(五月二十日)原文

族雲生傍晚,雴雨落清宵。

霅霅電蛇閃,鍧鍧雷鼓驕。

蓄深方一放,望亟轉無聊。

豎灑橫排暢,且徐繼疾迢。

久看立苔砌,歸寢入松寮。

衾意含微颯,檐聲尚暴澆。

已知蘇渴涸,餘事解熇歊。

京輔曾沾否,南瞻繾念遙。

詩詞問答

問:夜雨八韻(五月二十日)的作者是誰?答:乾隆
問:夜雨八韻(五月二十日)寫於哪個朝代?答:清代
問:夜雨八韻(五月二十日)是什麼體裁?答:五排

注釋

1. 五言排律 押蕭韻 出處:御製詩四集卷二十二

2. 五月二十日

參考注釋

族雲

凝聚的雲氣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喜雨》詩:“族雲飛泉室,震風沉羽鄉。” 南朝 齊 謝朓 《齊雩祭歌·青帝》:“族雲蓊鬱溫風煽,興雨祁祁黍苗遍。”

傍晚

靠近晚上的時候。亦稱“黃昏”

清宵

清靜的夜晚。 南朝 梁 蕭統 《鐘山講解》詩:“清宵出 望園 ,詰晨屆 鐘嶺 。” 宋 柳永 《輪台子》詞:“一枕清宵好夢,可惜被鄰鷄喚覺。” 清 洪昇 《長生殿·制譜》:“幽夢清宵度月華,聽《霓裳羽衣》歌罷。” 王統照 《號聲·司令》:“然而這幾十個壯年團丁仿佛受了什麼暗示,在初熱的清宵也有些意外的感觸,無復平日的笑談高興了。”

鍧鍧

象聲詞。形容大聲。 明 王世貞 《刁斗篇》:“剝剝琢琢如有情,丁丁鍧鍧咽復鳴。”

雷鼓

亦作“ 雷皷 ”。亦作“靁鼓”。1.八面鼓。古代祭祀天神時所用。《周禮·地官·鼓人》:“以雷鼓鼓神祀。” 鄭玄 註:“雷鼓,八面鼓也。神祀,祀天神也。”《周禮·春官·大司樂》:“靁鼓靁鞀,孤竹之管, 雲和 之琴瑟,《雲門》之舞,冬日至,於地上之圜丘奏之。”《文選·張衡<東京賦>》:“雷鼓鼝鼝,六變既畢。” 薛綜 註:“雷鼓,八面鼓。” 唐 楊炯 《盂蘭盆賦》:“雷皷八面,龍旂九斿。”

(2).小鼓。猶今之撥浪鼓。《元史·禮樂志二》:“雷鼓二,制如鼓而小,鞔以馬革,持其柄播之,旁耳自擊,郊祀用之。”

(3).大鼓,以聲大如雷,故稱。《荀子·解蔽》:“心不使焉,則白黑在前而目不見,雷鼓在側而耳不聞。” 楊倞 註:“雷鼓,大鼓,聲如雷者。”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:“若不一叩洪鐘,伐雷鼓,則不識其音響也。”

(4).指大鼓發出的如雷鼓聲。 唐 盧綸 《和張僕射塞下曲》之四:“野幕敞瓊筵,羌戎賀勞旋。醉和金甲舞,雷鼓動山川。”

(5).掛在 會稽 城門上的鼓。 清 錢謙益 《奉贈會稽倪太公十四韻》:“揮灑剡藤成五色,鏗鍧雷鼓有餘音。”參見“ 雷門 ”。

(6).指雷,雷聲。《管子·內業》:“不言之聲,疾於雷鼓;心氣之形,明於日月。”《文選·枚乘<七發>》:“混混庉庉,聲如雷鼓。” 李善 註:“混混庉庉,波浪之聲也。《越絶書》:‘ 越王 勾踐 曰:浩浩之水,聲音若雷霆。’” 元 馬致遠 《薦福碑》第三折:“振乾坤,雷鼓鳴;走金蛇,電影開。” 明 夏完淳 《觀濤》:“海女霓旌乍有無,雷鼓填填 屏翳 怒。”按, 屏翳 ,雷神名。

亦作“ 雷皷 ”。亦作“靁鼓”。擂鼓,打鼓。雷,通“ 擂 ”。 三國 魏 曹操 《船戰令》:“雷鼓一通,吏士皆嚴。再通,什伍皆就船。”

無聊

(1) 因精神空虛而煩悶

他一閒下來,就感到十分無聊

(2) 言行等庸俗或沒有意義而使人生厭

(3) 生活窮困,無所依賴

窮餓無聊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指南錄後序》

臥病無聊。——明· 歸有光《項脊軒志》

橫排

(1).從左向右橫向排列。特指出版書刊橫行排印。《人民日報》1977.1.12:“黨中央決定排印《毛 * 選集》一至四卷簡化字橫排普及本。”

(2).指橫向排成的行列。如:橫排三十人,豎排也是三十人。

歸寢

回去睡覺。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聶小倩》:“既而相對詞竭,遂拱別歸寢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十八回:“説笑了一番,各自歸寢。”

松寮

猶松窗。《醒世恆言·盧太學詩酒傲王侯》:“水閣遙通竹塢,風軒斜透松寮。迴塘曲檻,層層碧浪漾琉璃。”

檐聲

雨時屋檐的流水聲。 宋 劉克莊 《賀新郎·張倅生日》詞:“宿雲收盡檐聲止。玳筵開,高臺風月,後堂羅綺。”

雨天屋檐的滴水聲。 宋 張栻 《喜雨呈安國》詩:“懸知雨意未渠已,一夜簷聲到枕間。”

渴涸

乾燥。 宋 歐陽修 《亳州乞致仕第一表》:“加之肺腑渴涸,眼目眊昏,去秋以來,所苦益增。”

京輔

國都及其附近地區。 南朝 齊 王儉 《褚淵碑文》:“ 丹陽 京輔,遠近攸則; 吳興 衿帶,實惟股肱。” 宋 范仲淹 《謝依所乞依舊知鄧州表》:“臣以本朝盛德,優禮近臣,多處京輔之間,以存國體之重。” 明 高啟 《君子有所思行》:“騁望京輔地,金城千里餘。”

詩詞推薦

夜雨八韻(五月二十日)原文_夜雨八韻(五月二十日)的賞析_古詩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