盪除炎歊卻塵垢,宜有鬼神來護守

陸游老學庵井

名句出處

出自宋代陸游的《老學庵井》

全文:
老學庵北井,六月寒如冰,大旱不涸雨不增,凜如人以常德稱。
日濟千人不驕矜,置而不汲渠自澄。
轆轤三丈青絲繩,對之已足涼肺膺。
使我終日臥曲肱,顧謂此井真良朋。
盪除炎歊卻塵垢,宜有鬼神來護守
鳴呼!涇水一石泥數斗,正使逢時亦何有!

陸游詩詞大全

參考注釋

盪除

掃蕩滅除。《三國志·吳志·陸遜傳》:“得精卒數萬人,宿惡盪除,所過肅清。” 唐 王勃 《常州刺史平原郡開國公行狀》:“公制變以奇,盪除以殺。”

肅清,徹底消除。《後漢書·蘇竟傳》:“太白、辰星自亡 新 之末,失行筭度……或盈縮成鉤,或偃蹇不禁,皆大運盪除之祥,聖帝應符之兆也。” 唐 陸龜蒙 《彼農》詩之一:“世路巇險,淳風盪除。”《明史·外國傳二·安南》:“願興弔伐之師,隆繼絶之義,盪除奸凶。” 魯迅 《墳·寫在<墳>後面》:“倘非天縱之聖,積習當然也不能頓然盪除。”

炎歊

見“ 炎熇 ”。

塵垢

塵埃和污垢,比喻細微不足道的事物,也指塵世

游乎塵垢之外

鬼神

(1).鬼與神的合稱。《易·謙》:“鬼神害盈而福謙,人道惡盈而好謙。”《禮記·仲尼燕居》:“鬼神得其饗,喪紀得其哀。” 孔穎達 疏:“鬼神得其饗者,謂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。” 唐 韓愈 《原鬼》:“無聲與形者,鬼神是也。” 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筆記》卷三:“夫古人作書垂後……亦鑒及後人之無賴,故徐引其機,以待有心者之自為覺悟,庶不蹈妄傳之戒,為鬼神所忌耳。”

(2).泛指神靈、精氣。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:“養材以任地,載時以象天,依鬼神以制義。” 張守節 正義:“鬼之靈者曰神也。鬼神曰山川之神也。”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:“曆日月而迎送之,明鬼神而敬事之。” 張守節 正義:“天神曰神,人神曰鬼。又雲聖人之精氣謂之神,賢人之精氣謂之鬼。”

(3).偏指鬼;死去的祖先。《左傳·昭公七年》:“今君若步玉趾,辱見寡君……致君之嘉惠,是寡君既受貺矣,何 蜀 之敢望?其先君鬼神實嘉賴之,豈唯寡君?”《孝經·感應》:“宗廟致敬,鬼神著矣。” 唐玄宗 註:“事宗廟能盡敬,則祖考來格。”

(4).指形體與精靈。《禮記·禮運》:“故人者,其天地之德,陰陽之交,鬼神之會,五行之秀氣也。” 孔穎達 疏:“鬼謂形體,神謂精靈。《祭義》云:‘氣也者,神之盛也;魄也者,鬼之盛也。’必形體精靈相會,然後物生。”

(5).古代指天地間一種精氣的聚散變化。《易·繫辭上》:“精氣為物,遊魂為變,是故知鬼神之情狀。” 韓康伯 註:“盡聚散之理,則能知變化之道。” 孔穎達 疏:“物既以聚而生,以散而死,皆是鬼神所為,但極聚散之理,則知鬼神之情狀也。”後世哲學家多以陰陽之變、氣的往來屈伸解釋“鬼神”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論死》:“鬼神,陰陽之名也。陰氣逆物而歸,故謂之鬼;陽氣導物而生,故謂之神。”《禮記·中庸》:“鬼神之為德,其盛矣乎。” 程頤 章句:“鬼神,天地之功用,而造化之跡也。 張子 曰:‘鬼神者,二氣之良能也。’愚謂以二氣言,則鬼者陰之靈也,神者陽之靈也。以一氣言,則至而神者為神,反而歸者為鬼,其實一物而已。”《朱子語類》卷三:“鬼神只是氣,屈伸往來者氣也。”

護守

守護

護守大橋

陸游名句,老學庵井名句

詩詞推薦

盪除炎歊卻塵垢,宜有鬼神來護守 詩詞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