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唐代黃滔的《成名後呈同年》
全文:
業詩攻賦薦鄉書,二紀如鴻歷九衢。
待得至公搜草澤,如從平陸到蓬壺。
雖慚錦鯉成穿額,忝獲驪龍不寐珠。
蒙楚數疑休下泣,師劉大喝已為盧。
人間灰管供紅杏,天上煙花應白榆。
一字連鑣巡甲族,千般唱罰賞皇都。
名推顏柳題金塔,飲自燕秦索玉姝。
退愧單寒終預此,敢將恩岳怠斯須。
名句書法欣賞
參考注釋
一字
(1).一個字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須頌》:“夫一字之謚,尚猶明主;況千言之論,萬文之頌哉!”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練字》:“故善為文者,富於萬篇,貧於一字。” 唐 杜甫 《同元使君春陵行》:“兩章對秋月,一字偕華星。”
(2).謂同一個字。《左傳·僖公十五年》“千乘三去” 清 阮元 《校勘記》:“ 惠士奇 云:《上林賦》‘江河為阹’注云:‘遮禽獸為阹。’‘阹’即‘去’,實一字。”
(3).指一種字型。 漢 熹平 刊石之《周易》、《尚書》、《魯詩》、《儀禮》、《春秋》、《公羊》、《論語》七部經書,系 蔡邕 以隸書書寫。後因取別於 魏 正始 之三體石經,稱“一字石經”,或“鴻都石經”、“今字石經”。見《隋書·經籍志一》。 清 錢大昕 《十駕齋養新餘錄·一字三字石經》:“ 蔡中郎 所書,祇有隸體。 魏 刻乃有古文、篆、隸三體。 漢 刻本無一字之名, 魏 晉 而下,稱 漢 刻為一字,取別於 魏 之三字耳。”
(4).另一個別名。 明 黃宗羲 《宋元學案·紫薇學案》:“﹝ 紫薇 門人﹞ 林之奇 ,字 少穎 ,一字 拙齋 。”
(5).指簡短的信札。 唐 杜甫 《登岳陽樓》詩:“親朋無一字,老病有孤舟。” 宋 陳師道 《送李奉議亳州判官》詩之三:“因聲問何如?胡不枉一字。” 明 李贄 《感事二絕寄焦弱侯》之一:“昨夜山前雷雨作,傳君一字到 黃州 。”
(6).謂物形如一字者。 唐 白居易 《二月二日》詩:“輕衫細馬春年少,十字津頭一字行。” 唐 吳融 《新雁》詩:“數聲飄去和秋色,一字橫來背晚暉。”
(7).京劇髯口之一種。 蘇少卿 《平劇手冊·髯口》:“一字,滿口之須而短只寸許者。白一字, 五台山 老僧等用;黑一字, 魯智深 等用;紅一字, 典韋 等用。”
(8).中藥量名。《醫宗金鑒·幼科雜病心法要訣·撮口》:“撮風散:亦腳蜈蚣(炙)半條……麝香一字,上為末,每服一字,竹瀝調下。”
連鑣
(1).謂騎馬同行。鑣,馬勒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捷悟》:“ 王東亭 作 宣武 主簿,嘗春月與 石頭 兄弟乘馬出郊,時彥同游者連鑣俱進。” 唐 段成式 《酉陽雜俎·盜俠》:“ 建中 初,士人 韋生 ,移家 汝州 ,中路逢一僧,因與連鑣,言論頗洽。” 清 高士奇 《繅絲行》:“巨舶販海洋,連鑣賣城府。”
(2).指接續。 北周 庾信 《周車騎大將軍賀婁公神道碑》:“重世刺舉,連鑣袞服。” 北周 庾信 《周上柱國宿國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》:“ 隴 右貴臣, 河 西鼎族,公侯踵武,岳牧連鑣。”
甲族
(1).指世家大族。《三國志·魏志·裴潛傳》“ 秀 , 鹹熙 中為尚書僕射” 南朝 宋 裴松之 註:“ 馮翊 甲族 桓 、 田 、 吉 、 郭 及故侍中 鄭文信 等,頗以其各有器實,共紀識之。”《南齊書·王僧虔傳》:“甲族向來多不居憲臺, 王氏 以分枝居 烏衣 者,位官微減。” 唐 李肇 《唐國史補》卷上:“ 伊慎 每求甲族以嫁子, 李長榮 則求時名以嫁子。” 金 元好問 《贊皇郡太君墓銘》:“故 梁氏 世為 閭山 甲族。” 清 王晫 《今世說·雅量》:“ 鄒程邨 為 晉陵 甲族,會有蜚語中之者,一日散萬金立盡。”
(2).指甲殼動物。參見“ 甲殻動物 ”。
千般
多種多樣。 唐 王維 《聽百舌鳥》詩:“入春解作千般語,拂曙能先百鳥啼。”《敦煌曲子詞·菩薩蠻》:“枕前發盡千般願,要休且待青山爛。” 劉大傑 《哀悼周總理》詩:“幾度光榮接天顏,循循善誘話千般。”
皇都
(1).京城;國都。 漢 班固 《東都賦》:“獲白雉兮效素烏,嘉祥阜兮集皇都。” 北周 庾信 《燕射歌辭·<宮調曲>之三》:“祺祥鍾赤縣,靈瑞炳皇都。” 唐 韓愈 《早春呈張水部》詩:“最是一年春好處,絶勝花柳滿皇都。” 許地山 《換巢鸞鳳》:“ 北京 是皇都,誰敢去打?”
(2). 遼 都名。 遼 神冊 三年建, 會同 元年改稱 上京 。故址在今 內蒙古自治區 巴林左旗 南 波羅城 。
黃滔名句,成名後呈同年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