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宋代趙蕃的《南風行十八日早作》
全文:
吾聞黃帝張樂洞庭野,始意莊生言故假。
又聞湘靈鼓瑟進玄螭,亦意屈子夸厥辭。
屬行洞庭四月半,南風三日吹不斷。
黃昏猶是天陸離,午夜忽成雲片段。
病夫數起不知睡,數起側聽仍熟視。
恍疑帝樂尚鏗鍧,又謂湘弦發幽閟。
乃知二子元非虛,吾聞自用耳目拘。
須臾月落天向曉,依舊南風波浩渺。
參考注釋
恍疑
猶仿佛。《西遊記》第二八回:“三四紫巍巍的髭髯,恍疑是那荔枝排芽。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五:“孩抱何緣親見帝?恍疑鬼使與神差。”《甌北詩話》卷十引 清 查慎行 《渡洞庭湖》詩:“恍疑天四合,長見日當中。”
鏗鍧
(1).形容聲音洪亮。《文選·班固<東都賦>》:“鐘鼓鏗鍧,管弦燁煜。” 李周翰 註:“鏗鍧,聲也。” 唐 白行簡 《三夢記》:“羣女旋進,金石絲竹鏗鍧,震響中署。” 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遊記·江右游日記》:“入一門,黑暗漫無所睹,但聞傳響鏗鍧,比明處更宏遠。” 清 繆鍾渭 《紀大東溝戰事吊鄧總兵世昌》詩:“兩軍鏖戰洪濤中,雷霆鏗鍧天異色。”
(2).形容文詞鏗鏘有力。 唐 楊炯 《<王勃集>序》:“兄 勔 及 劇 ,磊落詞韻,鏗鍧風骨,皆九變之雄律也。” 宋 劉克莊 《<辛稼軒集>序》:“公所作大聲鏜鎝,小聲鏗鍧,橫絶六合,掃空萬古,自有蒼生以來所無。” 清 宋犖 《漫堂論詩》:“獨 唐 人諸體鹹備,鏗鍧軒昂,為風雅極致。”
湘弦
亦作“ 湘絃 ”。即湘瑟。 唐 韓愈 《送靈師》詩:“四座鹹寂默,杳如奏湘弦。” 唐 孟郊 《湘弦怨》詩:“湘絃少知意,孤響空踟躕。” 清 納蘭性德 《金縷曲·亡婦忌日》詞:“我自終宵成轉側,忍聽湘絃重理。” 蘇曼殊 《為調箏人繪像》詩:“湘弦灑遍胭脂淚,香火重生刼後灰。”參見“ 湘瑟 ”。
幽閟
(1).猶幽深。 唐 元稹 《元和五年與吳端公崔院長思愴曩游因投五十韻》:“古觀閉閒門,依然復幽閟。” 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傳·夏侯審》:“初於 華山 下多買田園為別墅,水木幽閟,雲煙浩渺。”參見“ 幽深 ”。
(2).謂深閉。 魯迅 《集外集拾遺補編·<越鐸>出世辭》:“民聲寂寥,羣志幽閟。”
趙蕃名句,南風行十八日早作名句
名句推薦
詩詞推薦
北門竹枝詞十首·其一
方仁淵〔清代〕北門近日好秋光,絡繹遊人來往忙。銀杏豆兒堆碧玉,桂花栗子劈鵝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