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月二十八日棗柏大士生辰六首·其二

作者:釋德洪 朝代:宋代

原文

二天給侍慈忍象,一虎橐經常寂光。

意處世間離生滅,夢中塵劫浪遮藏。

即真不必冠巾毀,絕染何妨棗柏嘗。

提起超情無比句,夜來山雨落花香。

詩詞問答

問:《三月二十八日棗柏大士生辰六首·其二》的作者是誰?答:釋德洪
問:該詩寫於哪個朝代?答:宋代
問:該詩是什麼體裁?答:七律
問:釋德洪的名句有哪些?答:釋德洪名句大全

注釋

1. 七言律詩 押陽韻

參考注釋

二天

(1).恩人。對庇護者的感恩之辭。《後漢書·蘇章傳》:“﹝ 蘇章 ﹞ 順帝 時,遷 冀州 刺史。故人為 清河 太守, 章 行部案其姦臧。乃請太守,為設酒肴,陳平生之好甚歡。太守喜曰:‘人皆有一天,我獨有二天。’ 章 曰:‘今夕 蘇孺文 與故人飲者,私恩也;明日 冀州 刺史案事者,公法也。’遂舉正其罪。州境知 章 無私,望風威肅。” 金 麻革 《上雲內帥賈君》詩:“世知三窟隘,人可二天迯。雨露承恩命,山河襲世勞。” 明 無名氏 《飛丸記·誓盟牛女》:“這深恩何慚二天。”

(2).指正直賢明的官守。 晉 陸機 《晉平西將軍孝侯周處碑》:“ 陝北 留棠,遂有二天之詠; 荊南 渡虎,猶標十部之書。” 唐 杜甫 《江亭王閬州筵餞蕭遂州》詩:“二天開寵餞,五馬爛生光。” 宋 王十朋 《送吳憲知叔》詩:“出郊聞好語,盡道憲車賢。郡不留三宿,人皆仰二天。”

(3).謂女子改嫁。《警世通言·鈍秀才一朝交泰》:“﹝ 黃勝 ﹞朝夕逼勒妹子 六瑛 改聘。 六瑛 以死自誓,決不二天。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白於玉》:“遠近無不知兒身許 吳郎 矣,今改之是二天也。” 清 李漁 《蜃中樓·抗姻》:“念奴家生長閨房……見了那二天的面覺羞。”

(4).指第二個丈夫。《中國民間故事選·許縣長的故事》:“頭天這么辦了,二天清早又發現凡是潑了大糞的地方,都蓋上了一層新土。” 巴金 《春》六:“她把我當成了外人,我二天不敢來了。”

(5).第二天;日後。

給侍

服事;侍奉。 宋 何薳 《春渚紀聞·兩劉娘子報應》:“其一乃上皇藩邸人,敏於給侍。每上食,則就案析治脯脩,多如上意。”《明史·況鍾傳》:“初, 鍾 為吏時, 吳江 平思忠 亦以吏起家,為吏部司務,遇 鍾 有恩。至是 鍾 數延見,執禮甚恭,且令二子給侍。”

慈忍

佛教語。慈悲與忍辱。 明 胡應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九流緒論上》:“佛之所云寂滅,非虛靜乎?安樂,非恬愉乎?慈忍,非濡弱乎?”

經常

(1) 平時;通常的時候

經常工作

經常開支

(2) 常常;不止一次

他經常上圖書館去

世間

人世間;世界上。《百喻經·觀作瓶喻》:“諸佛大龍出,雷音徧世間。” 晉 陶潛 《飲酒》詩之三:“有飲不肯飲,但顧世間名。” 唐 裴鉶 《崑崙奴》:“其警如神,其猛如虎,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。世間非老奴不能斃此犬耳。” 宋 陸游 《高枕》詩:“高枕閒看古篆香,世間萬事本茫茫。” 明 袁宏道 《寄散木》:“凡藝到極精處,皆可成名,強如世間浮泛詩文百倍。” 楊朔 《滇池邊上》:“自古以來,人們常有個夢想,但願世間花不謝,葉不落,一年到頭永遠是春天。”

生滅

(1).佛教語。依因緣和合而有,謂之“生”;依因緣離散而無,謂之“滅”。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<維摩經>十譬贊·電》:“倏爍驚電過,可見不可逐。恆物生滅後,誰復覈遲速。” 唐 顧況 《贈僧》詩之二:“更把浮榮喻生滅,世間無事不虛空。” 清 陳維崧 《念奴嬌·春日同緯雲南畊遍歷南嶽諸園林》詞:“何限向來哀樂事,一笑浮漚生滅。”

(2).猶生死。 唐 王維 《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》詩:“有無斷常見,生滅幻夢受。” 宋 范成大 《太師陳文恭公輓詞》:“夢已 商 人奠,身猶 漢 相朝;古來賢達意,生滅兩消搖。”

夢中

(1).睡夢之中。《列子·周穆王》:“西極之南隅有國焉,不知境界之所接,名 古莽之國 ,陰陽之氣所不交,故寒暑亡辨;日月之光所不照,故晝夜亡辨。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。五旬一覺,以夢中所為者實,覺之所見者妄。” 南朝 梁 沉約 《別范安成》詩:“勿言一樽酒,明日難重持。夢中不識路,何以慰相思。” 宋 晏幾道 《鷓鴣天》詞:“從別後,憶相逢,幾回魂夢與君同。今宵賸把銀釭照,猶恐相逢是夢中。”《兒女英雄傳》緣起首回:“説著,便把他夢中所聞所見,雲端里的情節,詳細告訴了那 畢生 一遍。” 陶鑄 《一室》詩:“ 井岡 曉日 延河 月,莫嘆相逢是夢中。”

(2).比喻懵懂糊塗,受人欺騙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七二回:“ 操 恐人暗中謀害己身,常分付左右:‘吾夢中好 * ;凡吾睡著,汝等切勿近前。’一日,晝寢帳中,落被於地。一近侍慌取覆蓋。 操 躍起拔劍斬之,復上牀睡……惟 修 知其意,臨葬時指而嘆曰:‘丞相非在夢中,君乃在夢中耳!’”

(3). 夢澤 之中。《左傳·宣公四年》:“ 楚 鬭伯比 ……生 子文 焉,使棄諸 夢 中。”

塵劫

佛教稱一世為一劫,無量無邊劫為塵劫。後亦泛指塵世的劫難。《楞嚴經》卷一:“縱經塵劫,終不能得。” 金 元好問 《龍興寺閣》詩:“桑海幾經塵劫壞,江山獨恨酒腸乾。”《醒世恆言·黃秀才徼靈玉馬墜》:“汝誠念皈我,但尚有塵劫未脫。老僧贈汝一物,可密藏於身畔,不許一人知道,他日夫婦重逢,自有靈驗。”《紅樓夢》第一二○回:“小女 英蓮 ,幼遭塵劫。” 廖仲愷 《留訣內子》詩:“四十五年塵劫苦,好從解脫悟前非。”

遮藏

遮蔽掩藏,使不外露。 唐 鄭谷 《中台五題·牡丹》詩:“卻得蓬蒿力,遮藏見太平。” 宋 范成大 《霜後紀園中草木》詩:“遮藏茉莉檻,纏裹芭蕉身。”《水滸傳》第二五回:“你有甚么主見,遮藏我們則箇。” 曹禺 《日出》第二幕:“她臉上的皺紋很多,但是她很厚的脂粉把這些深深的紋路遮藏著。”

即真

(1).謂由攝政或監國而正式即皇帝位。《漢書·王莽傳上》:“ 莽 即滅 翟義 ,自謂威德日盛,獲天人助,遂謀即真之事矣。”《初學記》卷九引《帝王世紀》:“ 堯 乃命 舜 代己攝政…… 舜 年八十一即真。” 宋 李綱 《建炎進退志總敘下之上》:“ 道君 自 燕山 密遣使臣齎來,領中有親書八字,曰:‘便可即真,來救父母。’”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一○三回:“少主嗣位,而君輔之,如 伊尹 、 周公 ,俟王之年長,而反其政;若天與人歸,遂南面即真。”

(2).謂官吏由代理而轉為正式職務。《三國志·蜀志·楊洪傳》:“ 亮 於是表 洪 領 蜀郡 太守,眾事皆辦,遂使即真。”《新唐書·戴叔倫傳》:“ 皋 討 李希烈 ,留 叔倫 領府事,試守 撫州 刺史……耕餉歲廣,獄無繫囚。俄即真。” 宋 吳曾 《能改齋漫錄·記事二》:“ 劉 時權三司判官,尋即真,俄知制誥。”

不必

無須,不一定,沒有必要

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。——唐·韓愈《師說》

冠巾

(1).冠和巾。古代用以區別士和庶人。《釋名·釋首飾》:“二十成人,士冠,庶人巾。”亦泛指頭巾。 唐 韓愈 《送僧澄觀》詩:“向風長嘆不可見,我欲收斂加冠巾。” 明 高啟 《丁孝廉惠冠巾》詩:“知試山人服,冠巾遠寄重。”

(2).指官職。 清 袁枚 《隨園詩話補遺》卷二引 呂映薇 《簾鉤》詩:“ 嚴公 幕下憐才甚,三掛冠巾是也非。”

戴上帽子、頭巾。意謂僧人還俗或出仕。 宋 陸游 《老學庵筆記》卷七:“﹝ 杭 僧 思聰 ﹞挾琴游 梁 ,日登中貴人之門,久之,遂還俗,為御前使臣。方其將冠巾也, 蘇叔黨 因 浙 僧入都,送之詩曰:‘試誦《北山移》,為我招琴 聰 。’詩至,已無及矣。” 明 都穆 《都公譚纂》卷上:“僧 道衍 ,俗姓 姚氏 …… 應珍 通儒家書,兼多異術。 衍 盡得其傳,以才氣自負,欲返冠巾。”

何妨

(1) 為什麼不

何妨一試

(2)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妨

你何妨試一試

提起

(1) 談到;說起

提起訴訟

(2) 奮起

提起精神

(3) 提出;引起

提起訴訟

(4) 舉起;拿起

他從紙上提起筆來

(5) 向上集攏

提起裙子,跳過小溪

無比

沒有能夠相比的

可憐體無比。——《玉台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

無比的優越性

夜來

(1) 〈方〉∶昨天

(2) 夜裡

詩詞推薦

三月二十八日棗柏大士生辰六首·其二原文_三月二十八日棗柏大士生辰六首·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