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宋代樓鑰的《次韻十詩》
全文:
秋來病體費支吾,深閉柴門臥草廬。
藥裹多尋醫者問,酒樽寖與故人疏。
時須勉強陪來客,未免辛勤答遠書。
此外儒生真氣習,簡編猶欲趁三餘。
名句書法欣賞
參考注釋
此外
(1) 除此以外
(2) 在已提到的東西上外加的事情
此外,還可以使這個小機件用來壓印可愛的浮雕圖案
儒生
指遵從儒家學說的讀書人。後來泛指讀書人
雲間有儒生 莫後光見之。—— 清· 黃宗羲《柳敬亭傳》
氣習
(1).風氣和習俗。 宋 曾鞏 《黃莘職方員外郎制》:“四海九州之疆域,山川風土之氣習,載於圖籍,典以郎曹。” 元 杜本 《古意》詩:“但恐氣習移,古今不同才。” 清 黃宗羲 《汪氏三子詩序》:“ 休陽 汪周士 、 晉賢 、 季青 三子皆天下才,而愛風雅,喜讀書……聞其風者,多操舟到門,結交而後去,顧非今世坊社之氣習比也。”
(2).氣質;習性。《朱子語類》卷一一九:“如此則雖愚必明,雖柔必強,氣習不期變而變矣。” 宋 葉適 《將仕郎嵇君墓記》:“事親純孝,處己儉約,有乃父風,無子弟氣習。” 明 劉東星 《史閣款語》:“余雖曰仕宦,而清素未脫寒酸氣習。”《紅樓夢》第四回:“誰知自此間住了不上一月, 賈 宅族中凡有的子侄,俱已認熟了一半,都是那些紈褲氣習,莫不喜與他來往。” 梁啓超 《法理學大家孟德斯鳩之學說》:“蓋以一種矯偽之氣習,銘刻臣僚之腦髓,牢不可破,即以人爵為莫大之榮是也。”
(3).指詩文風格。 宋 陳善 《捫虱新話·蘇氏作<辨奸論>憾荊公》:“予聞 老蘇 初來京,以所著《權書》、《衡論》投 歐陽公 ,一時推其文章。 王荊公 時已為知制誥,獨不善之,以其文縱橫,有 戰國 氣習,屢詆於眾。” 明 謝榛 《四溟詩話》卷一:“ 束晳 《補亡詩》,對偶精切,辭語流麗,不脫六朝氣習。”《明詩紀事辛籤·王若之》引 清 王士禛 《居易錄》:“﹝ 若之 ﹞所與游者皆一代偉人,詩清真,無 啟 禎 氣習。”
簡編
(1) 內容簡略的著作,也指某一著作的簡略本(多用做書名)
《中國通史簡編》
(2) 泛指書籍
三餘
(1).《三國志·魏志·王肅傳》“ 明帝 時大司農 弘農 、 董遇 等,亦歷注經傳,頗傳於世”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《魏略》:“ 遇 言:‘﹝讀書﹞當以三餘。’或問三餘之意。 遇 言‘冬者歲之餘,夜者日之餘,陰雨者時之餘也’。”後以“三餘”泛指空閒時間。 晉 陶潛 《感士不遇賦》:“余嘗以三餘之日,講習之暇,讀其文。” 宋 蘇軾 《攜白酒鱸魚過詹使君》詩:“醉飽高眠真事業,此生有味在三餘。” 明 顧大典 《青衫記·元白揣摩》:“男兒事業在三餘,學就須乘駟馬車。” 柳亞子 《書贈張鏡潭》詩:“最是 津南 人物美,三冬圖史伴三餘。”
(2).指 餘干 、 餘姚 、 餘杭 三縣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注·漸江水》:“ 漢 末童謡云:‘天子當興東南三 餘 之間。’” 宋 王應麟 《國小紺珠·地理·三餘》:“ 餘乾 、 餘姚 、 餘杭 。”
樓鑰名句,次韻十詩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