含經堂有詠原文
長春園堂名含經,以備菟裘枕葄之。
茲玉泉山北東麓,亦用斯名亦久時。
輕輿幾暇一遊歷,坐堂遂以衍義思。
四庫之書我所輯,曰經實彼三者基。
注者疏者難僂指,出奴入主紛然滋。
如入大海算沙數,幾不目因五色迷。
求註疏當求本經,更在心契古聖詞。
經含我乎我含經,舍內求外誠多為。
詩詞問答
問:含經堂有詠的作者是誰?答:乾隆
問:含經堂有詠寫於哪個朝代?答:清代
注釋
1.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:御製詩五集卷四十八
2. 長春園之含經堂以備六十年歸政後居此崇情枕葄頤養天和
參考注釋
長春
中國東北的城市,吉林省省會,面積18,881平方公里,人口570萬(1982)
堂名
(1).樂班。舊時樂班習慣起堂名,如“四箴堂”、“景龢堂”、“福壽堂”等,故稱。《孽海花》第四回:“ 雯青 道:‘罪過!罪過!照這種摳心挖膽的待你,不想出在堂名中人。’”
(2).堂號。參見“ 堂號 ”。
含經
心懷常道。《東觀漢記·郭丹傳》:“功曹稽古含經,可謂至德。” 南朝 梁 任昉 《<王文憲集>序》:“至若齒危髮禿之老,含經味道之生,莫不北面人宗,自同資敬。”
菟裘
地名。在今 山東省 泗水縣 。《左傳·隱公十一年》:“ 羽父 請殺 桓公 ,以求大宰。公曰:‘為其少故也,吾將授之矣。’使營 菟裘 ,吾將老焉。”後因以稱告老退隱的居處。 宋 陸游 《暮秋遣興》詩:“買屋數間聊作戲,豈知真用作菟裘。” 元 耶律楚材 《過燕京和陳秀玉韻》之四:“自料荒疏成棄物,菟裘歸計乞封留。” 清 唐孫華 《閒居寫懷》詩之九:“諒無 郗嘉賓 ,為我謀菟裘。”
枕葄
猶枕藉。引申謂沉迷。 清 王韜 《<幽夢影>序》:“惟知枕葄簡編,沉酣典籍。”
玉泉山
(1).山名。在 北京市 西北,山下有 玉泉 ,因以得名。參見“ 玉泉 ”。
(2).山名。在 湖北 當陽縣 西。山有乳窟,玉泉交流其中。山下有 玉泉寺 。 唐 李白 《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》詩:“常聞 玉泉山 ,山洞多乳窟。” 王琦 注引《潛確居類書》:“ 玉泉山 ,在 當陽 ,泉色白而瑩,又曰 珠泉 。泉南為 天台 智者 道場。”
東麓
東邊山腳。 南朝 宋 謝惠連 《祭古冢文》:“輪移北隍,窀穸東麓。”《新唐書·文藝傳中·李白》:“ 白 晚好 黃 老 ,渡 牛渚磯 ,至 姑孰 ,悅 謝 家 青山 ,欲終焉,及卒葬東麓。” 宋 蘇軾 《送王伯敭守虢》詩:“ 華山 東麓 秦 遺民,當時依山來避 秦 。”
久時
多時,長時間。《百喻經·雇倩瓦師喻》:“此驢勝於瓦師,瓦師久時所作瓦器,少時能破。”
輕輿
輕車。 晉 左思 《吳都賦》:“輕輿按轡以經隧,樓船舉颿而過肆。” 宋 曾鞏 《游 * 山》詩:“我馳輕輿豈知倦,倏忽遂覺窮嶔崟。”
遊歷
(1) 到遠地遊覽;考察
遊歷名山大川
(2) 漫遊
坐堂
(1) 舊時指官吏在公堂上審理案件
(2) 佛教指在禪堂上坐禪
(3) 〈方〉∶經商、行醫者坐守店鋪、藥房;教師按時到校坐班
坐堂行醫
高教一般不坐堂
衍義
推演意義。 章炳麟 《中華民國解》:“率天下而為 魏了翁 、 馬廷鸞 、 真德秀 、 丘濬 之徒,手把《三通》,躬述衍義,猶不如 田千秋 不學無術,足以富民。何者?退野人而進華士也。” 田北湖 《論文章源流》:“為其徒者,各緣時事,衍義別傳,體會世説,不厭瑣屑。”
四庫
我國古代宮廷藏書的地方,分庫收藏經、史、子、集四部類圖書
我所
佛教語。謂與“我”相對之外物。《智度論》卷三一:“我是一切諸煩惱根本,先著五素為我,然後著外物為我所。”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浮雲》詩:“諸法既無我,何由有我所。” 章炳麟 《人無我論》:“自八識六根以至一毛一孔屬於內界者,假説為我;自眷屬衣食金錢田園以至一切可以攝取受用之物屬於外界者,説為我所,而我與我所又非一成不變也。”
經實
經世實用。 晉 裴頠 《崇有論》:“遂薄綜世之務,賤功烈之用,高浮游之業,埤經實之賢。”
僂指
屈指而數;屈指。《荀子·儒效》:“雖有聖人之知,未能僂指也。” 元 李冶 《敬齋古今黈》卷五:“大抵僂,曲也,未能僂指,言未能曲指以一二數也。” 明 宋濂 《生生堂記》:“僂指計之,誠甲子一周矣。” 清 丘逢甲 《汕頭海關歌》:“歲十萬人出此關,僂指來歸十無四。” 況周頤 《蕙風詞話續編》卷一:“此類可歌文,尤不勝僂指,紅簫鐵板,異曲同工已。”
出奴入主
唐 韓愈 《原道》:“其言道德仁義者,不入於 楊 ,則入於 墨 ,不入於老,則入於佛;入於彼,必出於此,入者主之,出者奴之。”後以“出奴入主”謂挾門戶成見。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吏部·考察脅免》:“近日癸卯甲辰間,徑路已分,彈擊四起,出奴入主,暗避明攻,乙巳一察,遂至欽留滋議,朝端聚訟,迄今不解,又非余所得而知矣。” 清 馮定遠 《鈍吟雜錄》:“樂府至 有明 而叢雜,出奴入主,三百年來,迄無定論。”
大海
外海,並不封閉在海岬之間或不包括在海峽之內的那部分海洋
不目
(1).謂不稱其名。《穀梁傳·閔公元年》:“冬, 齊仲孫 來。其曰 齊仲孫 ,外之也;其不目而曰 仲孫 ,疏之也。” 范寧 註:“不目謂不言公子 慶公 。”
(2).不看。 明 陶宗儀 《輟耕錄·崔麗人》:“畫(鷹圖)、詩、書皆絶神品也,余驚詫良久。時有司群官吏環視,因縮不目,託以跋語佳勝贖之。”
色迷
沉迷於女色的人
註疏
古籍的“注”和“疏”的合稱
《十三經註疏》
本經
(1).據以進行傳解的經書。《<書>序》:“ 濟南 伏生 ,年過九十,失其本經,口以傳授。” 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疑古》:“及 左 氏之為傳也,雖義釋本經,而語雜他事。”
(2).指本人所治之經。 明 邵璨 《香囊記·講學》:“正是,都要把本經講一篇。”
在心
放在心上;用心
這事我一定在心去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