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宋代唐士恥的《綠槐陰》
全文:
槐陰似尼父,軼軌追前蹤。
絕塵非學步,所產夐無雙。
今此于越東,鍾孕亦鴻龐。
朅來於越西,掌教開群迷。
群迷於今正有賴,肯使玉佩從他之。
昔人種槐根細細,坐閱日月蟬已棲。
歷聘轍環嗟不遇,豈若今日廊廟歸。
要俾六經日益明,俗還唐虞熙又熙。
槐陰雖異道則一,彼不見用吾登躋。
宇宙雖雲宏且邈,理焉所在成均齊。
槐陰槐陰異今昔,一則不用一明陟。
道在六經道固存,道出六經道還得。
洪哉尼父懷此道,今日誰知歸探討。
探討既力道不殊,三都遂隳陳常討。
天驕立可傾,神州立可清。
一祖八宗地,教化登昇平。
先生為黃髮,自可七六經。
名句書法欣賞
參考注釋
異道
(1).不同的方法。《荀子·非相》:“古今異情,其所以治亂者異道。” 漢 劉向 《說苑·君道》:“夫三君之舉賢,皆異道而成功。” 南朝 齊 王融 《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》之四:“是以三王異道而共昌,五霸殊風而並列。”
(2).指別的方法。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明主聖王之所以能久處尊位,長執重勢,而獨擅天下之利者,非有異道也。能獨斷而審督責,必深罰,故天下不敢犯也。”
(3).指志趣或本性不同。《楚辭·離騷》:“何方圓之能周兮,夫孰異道而相安。” 明 汪道昆 《洛水悲》:“吾聞人神異道,不得相干。”
(4).思想理論不同。《漢書·董仲舒傳》:“今師異道,人異論,百家殊方,指意不同,是上亡以持統一……下不知所守。”
(5).不同的道路;方向相反的道路。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:“ 廣 以郎中令將四千騎出 右北平 , 博望侯 張騫 將萬騎與 廣 俱,異道。”《法苑珠林》卷三一:“佛必從此來,我則從彼異道而去。”
(6).指信不同教義的人。即異教徒。《法苑珠林》卷七九:“今須通散一毫以上捨入十方眾僧及窮獨乞人並諸異道。”
不見
(1)
不曾相見
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
(2)
見不著;丟失
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
登躋
猶登攀。 宋 吳淑 《秋賦》:“三隥則 山簡 登躋,九井則 仲文 游陟。”
唐士恥名句,綠槐陰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