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清代乾隆的《快晴》
全文:
達晨猶密雲,情知霖雨矣。
時行故不妨,究以晴為美。
禺中漸開豁,卓午雲盡徙。
須臾遂朗清,蔚藍天似水。
湔暑颯涼生,拂郁霽光委。
屬念在農功,吾安得無喜。
參考注釋
禺中
將近午時。《東觀漢記·光武帝紀》:“其有當見及寃結者,常以日出時騶騎馳出召入,其餘禺中使者出報。”《遼史·食貨志下》:“ 東平郡 城中置看樓,分南北市,禺中交易市北,午漏下交易市南。” 清 馮桂芬 《惜陰書舍戊申課藝序》:“人生百年,少壯二三十時,如日方升至禺中,實精氣所凝聚。”
開豁
(1).形容思想或胸懷開闊。 晉 夏侯湛 《東方朔畫贊》:“夫其明濟開豁,包含弘大,陵轢卿相,謿哂豪傑。” 宋 陳亮 《與章德茂侍郎書》:“侍郎開豁亮直,足以起士氣;高明宏遠,足以壯天朝。”《紅樓夢》第一二○回:“太太這么一想,心裡便開豁了。”
(2).解除;消除。 唐 李白 《贈別從甥高五》詩:“積蓄萬古憤,向誰得開豁?”
(3).形容空間開闊明朗。 宋 范成大 《早發周平驛過清烈祠下》詩:“登嶺既開豁,入林更清涼。” 元 迺賢 《李老谷》詩:“峯迴稍開豁,夕陽散微影。” 孫中山 《建國方略·第二計畫》:“自 襄陽 以上,皆為山國;其下以至 沙洋 ,則為廣大開豁之谷地。”
(4).謂使思想、胸懷開闊。 宋 羅大經 《鶴林玉露》卷十五:“大抵登山臨水,足以觸發道機,開豁心志,為益不少。”
(5).通曉明白。 宋 韓維 《次韻和平甫同介甫當世過飲見招》:“疑懷滯義一開豁,有如暗室來明缸。” 元 劉壎 《隱居通議·理學一》:“鄰有一染匠,常往聽講,久之,忽大悟曰:‘元來世間道理如此。’自是聰明開豁,遂能詩文,不復為匠。” 明 張居正 《進講章疏》:“皇上萬幾有暇,時加溫習,庶舊聞不至遺忘,新知日益開豁。”
(6).謂對他人的罪名或過失予以開脫並寬免。《水滸傳》第三六回:“知縣自心裡也有八分開豁他,當時依準了供狀,免上長枷手杻,只散禁在牢里。”《蕩寇志》第八*九回:“如今他已不敢強了,姊姊開豁了他罷。”《清史稿·食貨志一》:“又以 徽州 、 寧國 、 池州 三府世僕捐監應考,常為地方所訐控,上諭:‘此等名分,總以現在是否服役為斷。如年遠文契無考,著即開豁。’”
卓午
正午。 唐 李白 《戲贈杜甫》詩:“ 飯顆山 頭逢 杜甫 ,頭戴笠子日卓午。” 元 無名氏 《昊天塔》第二折:“今日時當卓午,家中必然有人寄書信來。” 清 龔自珍 《偽鼎行》:“卓午不受日,當夜不受月與星。” 陳毅 《棗園曲》:“先生雅量多風趣,常巾履蕭然酣睡,直過卓午。”
乾隆名句,快晴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