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
出自元代梅致和的《夜宿三浯溪晨登摩崖山山下有鏡石以水沃之可照見此地山水》

全文:
征帆夜渡三浯溪,隱隱岩石瀕穹堤。
舟人指點有石刻,乃知此是摩崖碑。
平生自負山水癖,況復此地成幽期。
停舟擁衣坐待旦,霜氣慄烈侵人肌。
誰家咿喔靈雞啼,落月半壁沉天西。
攀蘿陟磴尋幽蹊,拂霜細讀中興詩。
字畫千古存勁氣,筆力一代稱雄辭。
後來山谷賦長什,音韻激烈復何悲。
上凌絕頂倚霄漢,下瞰萬頃浮晴漪。
土花剝蝕崖壁古,鏡石照映山川奇。
窪樽一杯涵積雪,老樹百尺懸樛枝
鏗鍧林谷互響答,疑有神物來護持。
登臨興濃不忍去,一聲長嘯江雲低。

梅致和詩詞大全

參考注釋

窪樽

亦作“ 窪尊 ”。 唐 開元 中 李适之 登 峴山 ,見山上有石竇如酒尊,可注斗酒,因建亭其上,名曰“窪樽”。 唐 顏真卿 《登峴山觀李左相石樽聯句》:“ 李公 登飲處,因石為窪樽。”後因稱形狀凹陷、可以盛酒的山石為“窪樽”。亦借指深杯。 唐 白居易 《雙石》詩:“窪樽酌未空,玉山穨已久。” 宋 蘇軾 《和<歸去來兮辭>》:“挹吾天醴,注之窪樽。” 宋 姜夔 《永遇樂·次韻辛克清》詞:“卻不如窪尊放滿,老夫未醉。” 清 杜岕 《葉桐初五十》詩:“ 太湖 似明鏡, 林屋 鑿窪樽。”

一杯

(1).指一杯的容量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仁之勝不仁也,猶水勝火,今之為仁者,猶以一杯水,救一車薪之火也。” 唐 王維 《渭城曲》:“勸君更盡一杯酒,西出 陽關 無故人。”《朱子語類》卷二四:“如一杯羹在此冷了,將去溫來又好。”

(2).表示少量。 唐 李白 《送魯郡劉長史》詩:“ 魯國 一杯水,難容橫海鱗。”

(3).特指一杯酒。 唐 杜甫 《台上》詩:“老去一杯足,誰憐屢舞長。” 宋 楊萬里 《立春日有懷》詩之一:“白玉青絲那得説?一杯嚥下 少陵 詩!”《紅樓夢》第六三回:“這位奶奶那裡吃了一杯來了?嘮三叨四的,又排場了我們一頓去了。”

積雪

(1).堆積如雪;堆積起來的雪。《楚辭·九歌·湘君》:“桂櫂兮蘭枻,斲冰兮積雪。” 王逸 註:“言己乘船,遭天盛寒,舉其櫂楫,斲斫冰凍,紛然如積雪。” 晉 陶潛 《詠貧士》之五:“ 袁安 困積雪,邈然不可乾。” 唐 皇甫冉 《送令狐明府》詩:“荒林藏積雪,亂石起驚湍。” 宋 徐鉉 《木蘭賦》:“伊庭中之奇樹,有木蘭之可悅。外爛爛以凝紫,內英英而積雪。” 巴金 《答井上靖先生》:“在那個寒冷的夜晚,您的庭院中積雪未化。”

(2).積久下雪。《晉書·陶侃傳》:“時造船,木屑及竹頭悉令舉掌之,鹹不解所以。後正會積雪始晴,廳事前餘雪猶濕,於是以屑布地。”

百尺

(1).十丈。喻高、長或深。 漢 枚乘 《七發》:“ 龍門 之桐,高百尺而無枝。” 晉 左思 《詠史》之二:“以彼徑寸莖,蔭此百尺條。”《文選·鮑照<苦熱行>》:“丹蛇踰百尺,玄蜂盈十圍。” 李善 註:“百尺、十圍,言其長大也。” 宋 蘇軾 《惠州李氏潛珍閣銘》:“眩古潭之百尺,涵萬象於瑤琨。”

(2).桅桿。《文選·木華<海賦>》:“於是候勁風,揭百尺,維長綃,掛帆席。” 李善 註:“百尺,帆檣也。”

樛枝

向下彎曲的樹枝。 南朝 齊 謝朓 《敬亭山》詩:“交藤荒且蔓,樛枝聳復低。” 宋 王安石 《晨興望南山》詩:“草樹露顛頂,樛枝空復繁。” 明 鄭若庸 《玉玦記·憶夫》:“無奈樛枝,黃鳥聲求友。”

梅致和名句,夜宿三浯溪晨登摩崖山山下有鏡石以水沃之可照見此地山水名句

詩詞推薦

窪樽一杯涵積雪,老樹百尺懸樛枝 詩詞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