束薪谷口樵人唱,採藥林中野叟歸

潘哲 《題鄱陽盧日章青山晚對樓

名句出處

出自元代潘哲的《題鄱陽盧日章青山晚對樓》

全文:
村北村南半掩扉,空濛疊嶂渺煙霏。
束薪谷口樵人唱,採藥林中野叟歸
落木烏棲九秋老,蒼藤猿嘯片雲飛。
西風簾捲憑闌坐,一笑掀髯送夕暉。

潘哲詩詞大全

參考注釋

束薪

(1).綑紮起來的柴木,一捆薪柴。《詩·王風·揚之水》:“揚之水,不流束薪。”《漢書·朱買臣傳》:“﹝ 買臣 ﹞常刈薪樵,賣以給食。擔束薪,行且誦書。” 明 劉基 《郁離子·天地之盜》:“一朝而屋壞,臣恐束薪不足以支之也。” 清 朱鶴齡 《廣志》詩:“蘭艾同榮,望秋則槁。雖在束薪,終是芳草。”

(2).比喻男女成婚。《詩·唐風·綢繆》:“綢繆束薪,三星在天。今夕何夕,見此良人。” 馬瑞辰 通釋:“詩人多以薪喻婚姻……此《詩》‘束薪’、‘束芻’、‘束楚’,《傳》謂‘以喻男女待禮而成’是也。”

(3).捆柴。 唐 皮日休 《樵子》詩:“束薪白雲濕,負擔春日暮。” 宋 陸游 《園中晚飯示兒子》詩:“澗底束薪供晚爨,街頭糴米續晨舂。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甄后》:“乃束薪爇火,拋階下。瞬息煙蔽房屋,對面相失。”

谷口

(1).山谷的出入口。《六韜·分險》:“衢道谷口,以武衝絶之。” 唐 王維 《歸輞川作》詩:“谷口疎鐘動,漁樵稍欲稀。” 清 黃景仁 《偕邵元直游吾谷》詩:“此間看山復看楓,谷口敞與平原同。”

(2).古地名。又名 瓠口 。在今 陝西 禮泉 東北。 西漢 於此置 谷口縣 , 東漢 廢。因位於 九嵕山 東、 仲山 西,當 涇水 出山之處,故謂之 谷口 。古時相傳為 黃帝 升仙的地方。也稱 寒門 。《漢書·郊祀志上》:“其後 黃帝 接萬靈 明庭 。 明庭 者, 甘泉 也。所謂 寒門 者, 谷口 也。”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:“ 黃帝 升仙之處也。”又註:“ 谷口 , 仲山 之 谷口 也……以 仲山 之北寒涼,故謂此谷為 寒門 也。”

(3).古地名。在今 陝西 淳化 西北。 秦 時於此置 雲陽縣 。《戰國策·秦策三》:“ 范雎 曰:‘大王之國,北有 甘泉 、 谷口 。’” 鮑彪 註:“在 雲陽 。” 西漢 末年,高士 鄭朴 (字 子真 )曾隱居於此。 漢 揚雄 《法言·問神》:“ 谷口 鄭子真 ,不屈其志,而耕乎巖石之下,名震於京師。” 唐 李白 《贈韋秘書子春》詩:“ 谷口 鄭子真 ,躬耕在巖石。” 王琦 注引《雍錄》:“ 谷口 在 雲陽縣 西四十里, 鄭子真 隱於此。”後借指隱者所居之處。 元 楊奐 《得邳大用書復寄》詩:“ 谷口 知何似,他年願卜隣。” 清 錢謙益 《高郵道中簡顧所建》詩:“負耒我今歸 谷口 ,驚弓君莫問壺頭。”

樵人

樵夫。 唐 劉長卿 《經漂母墓》詩:“古墓樵人識,前朝 楚 水流。”《水滸傳》第一回:“樵人出沒謂之徑,能通車馬謂之道。” 魯迅 《集外集拾遺補編·辛亥游錄》:“微雨忽集,有樵人來,切問何作,莊語不能解,乃紿之曰:‘求藥。’”

採藥

見“ 採藥 ”。

亦作“ 采葯 ”。謂採集藥物。亦指隱居避世或求仙修道。《後漢書·逸民傳·龐公》:“後遂攜其妻子登 鹿門山 ,因採藥不反。” 唐 李白 《悲清秋賦》:“歸去來兮,人間不可以託些,吾將採藥於 蓬丘 。” 宋 蘇軾 《秀州報本禪院鄉僧》詩:“明年採藥 天台 去,更欲題詩滿 浙 東。” 清 劉獻廷 《贈張鐵橋先生》詩:“還期徧走 齊州 地,同作 天台 采葯人。” 清 錢金甫 《贈魏惟度》詩:“偶停 司馬 游 梁 騎,暫作 嵩山 採藥人。”

中野

(1).原野之中。《易·繫辭下》:“葬之中野,不封不樹。”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今 楚 漢 分爭,使天下無罪之人肝膽塗地,父子暴骸骨於中野,不可勝數。” 三國 魏 曹植 《送應氏》詩之一:“中野何蕭條,千里無人煙。” 清 顧炎武 《先妣忌日》詩:“秋雨秀連中野蔚,夕陽光起北園葵。”

(2).古邑名。《逸周書·殷祝》:“ 湯 將放 桀 於 中野 。” 朱右曾 校釋:“ 中野 ,邑名。”

潘哲名句,題鄱陽盧日章青山晚對樓名句

詩詞推薦

束薪谷口樵人唱,採藥林中野叟歸 詩詞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