漿饋未足為污隆,要與後學開盲聾

蘇過送普融老

名句出處

出自宋代蘇過的《送普融老》

全文:
孤雲去來無常蹤,流水曲折無定容。
紆餘散漫隨天風,流行坎止忘西東。
南嶽道人曰普融,壁立萬仞疑少通。
山林市朝能兩空,未覺芥蒂於其胸。
脫身塵埃寓高峰,澹然遺世無冥鴻。
豈知絕物非中庸,忍飢學仙啖柏松。
住山出山偶然中,人不吾舍吾其從。
漿饋未足為污隆,要與後學開盲聾
我方處世知鉛舂,自知冠冕久不工。
願言香火他日同,二老會當林下逢。

蘇過詩詞大全

參考注釋

未足

(1).不足,不能。《後漢書·齊武王縯傳》:“ 舂陵 去 宛 三百里耳,未足為功。” 明 胡應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丹鉛新錄引》:“今所撰諸書,盛行海內,大而穹宇,細入肖翹,耳目八埏,靡不該綜。即 惠施 、 黃繚 之辯,未足侈也。”

(2).猶言算不得。《太平廣記》卷八七引 南朝 梁 慧皎 《高僧傳·支遁》:“ 遁 幼時,嘗與師共論物類,謂鷄卵生用,未足為殺,師不能屈。”

污隆

亦作“汚隆”。 1.升與降。常指世道的盛衰或政治的興替。 漢 劉向 《列仙傳·馬丹贊》:“ 馬丹 官 晉 ,與時污隆,事 文 去 獻 ,顯沒不窮。” 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載言》:“國有否泰,世有污隆。” 清 錢謙益 《<瑞芝山房初集>序》:“古之人其胸中無所不有,天地之高下,古今之往來,政治之汚隆,道術之醇駁,苞羅旁魄,如數一二。” 章炳麟 《國故論衡·原名》:“取辯乎一物,而原極天下之污隆。”

(2).指地形的高下。 晉 潘岳 《西征賦》:“憑高望之陽隈,體川陸之污隆。” 明 劉基 《再用韻》:“旱魃為妖殄歲功,田疇龜坼徧污隆。”

後學

學問居於人後的學者、讀書人(多作謙詞)

宜為章句,以悟後學。——《後漢書·徐防傳》

盲聾

眼瞎耳聾。亦喻愚昧無知。《韓非子·解老》:“費神多,則盲聾悖狂之禍至。” 元 房皞 《扣角歌贈史吉甫》:“夫子不言人益蒙,著成《大傳》開盲聾。”

蘇過名句,送普融老名句

詩詞推薦

漿饋未足為污隆,要與後學開盲聾 詩詞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