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宋代沈遼的《送榮叔歸蕭山》
全文:
疇昔來會稽,浮舟出江堤。
蒼茫望津道,隱隱辟招提。
虛氣發峻岭,疑有至人棲。
龍象茲擁衛,群木皆萋萋。
吾家浮屠老,早歲離煩迷。
持律破三業,悟道臻淵倪。
法網覆眾生,一念絕町畦。
戒刀割大葷,水陸無象犀。
凡物有極勢,固難敘階梯。
兀然被衣裓,誰能判金泥。
六時宣法音,萬生荷提攜。
愚人本無識,有識自難稽。
如我解所說,安可議東西。
稽首送歸馭,信美舊山蹊。
參考注釋
戒刀
僧人所佩帶的刀,戒律規定只準割衣物用,不許殺生
大葷
謂肥膩的肉食,有時特指豬肉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九回:“ 季恬逸 見他不吃大葷,點了一賣板鴨,一賣魚,一賣豬肚,一賣雜膾,拿上酒來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二回:“大爺道:‘我是教門,不用大葷。’”
水陸
(1) 水路和陸路
水陸聯運
水陸樞紐
蒙沖鬥艦乃以千數,操悉浮以沿江,兼有步兵,水陸俱下。——《資治通鑑》
(2) 水裡和陸上所產的食物,特指山珍海味
水陸俱陳
無象
(1).失去常態、常道。《左傳·襄公九年》:“ 士弱 曰:‘…… 商 人閲其禍敗之釁,必始於火,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。’公曰:‘可必乎?’對曰:‘在道,國亂無象,不可知也。’” 杜預 註:“言國無道,則災變亦殊,故不可必知。” 孔穎達 疏:“若國家昏亂,無復常象,不可知也。”《文選·王粲<七哀>詩之一》:“ 西京 亂無象,豺虎方遘患。” 李善 注引 河上公 曰:“象,道也。”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擬魏太子“鄴中集”詩·王粲》:“ 伊洛 既燎煙, 函崤 沒無象。”一本作“ 無像 ”。
(2).沒有形跡;沒有具體形象。《管子·幼官》:“備具勝之原,無象勝之本。” 趙守正 註:“無象,指軍行隱蔽,使人們看不到形象。” 三國 魏 曹植 《七啟》:“譬若畫形於無象,造響於無聲。” 唐 張九齡 《請東北將吏刊石紀功德狀》:“觀變早於未萌,必取預於無象。” 明 謝榛 《四溟詩話》卷四:“或兀坐冥搜,求聲於寂寥,寫真於無象。”
(3).原為道家形容道玄虛無形之語,後亦泛指諸種義理的玄微難測,或玄微難測的義理。語出《老子》:“繩繩兮不可名,復歸於無物。是謂無狀之狀,無象之象,是謂忽怳。” 南朝 梁 沉約 《雅樂歌·諴雅之一》:“懷忽慌,瞻浩蕩……出杳冥,降無象。” 唐 李華 《潤州鶴林寺故徑山大師碑銘》:“道行無跡,妙極無象:謂體性空,而本源清淨;謂諸見滅,而覺照圓明。” 宋 蘇轍 《郊祀慶成》詩:“治道初無象,神功竟莫宣。” 清 王士禛 《漁洋詩話》卷下:“ 吳 之 洞庭山 有丐者, 汪鈍翁 記其數詩,有云:‘……有形皆是假,無象孰為真?悟到無生地,梅花滿四鄰。’”
沈遼名句,送榮叔歸蕭山名句
名句推薦
踏遍松陰何忍去,依依小鹿送遊人
老舍《奈良東大寺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