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時·其九·勸凡夫十二首

作者:敦煌曲子 朝代:唐代

原文

晡時申。

晡時申。

慈悲喜舍最為珍。

被他打罵恆忍辱。

當來獲得菩提因。

皮骨肉髓終莫惜。

法水時時得潤身。

一切煩惱漸輕微。

解脫逍遙出六塵。

詩詞問答

問:《十二時·其九·勸凡夫十二首》的作者是誰?答:敦煌曲子
問:該詩寫於哪個朝代?答:唐代

注釋

1.  出處:敦煌歌辭總編卷五

參考注釋

慈悲

謂給人快樂,將人從苦難中拔救出來,亦泛指慈愛與憐憫

喜舍

(1).猶言愉悅地舍離。 唐 李嘉祐 《聞逝者自驚》詩:“兒女眼前難喜捨,彌憐雙鬢漸如絲。”

(2).謂行善施捨。 明 吳承恩 《缽池山勸緣偈》:“願汝發喜捨,積少而為多。”《警世通言·金令史美婢酬秀童》:“發心喜舍,變賣為修橋補路之費。”

(3).指樂於施捨。《紅樓夢》第三九回:“我們老太太、太太都是善人,就是合家大小,也都好善喜舍。”

見“ 喜捨 ”。

打罵

(1) 打擊責罵

(2) 虐待,粗暴地對待(如孩子)

當來

(1).將來。《魏書·崔亮傳》:“但令當來君子,知吾意焉。” 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二:“若當來限盡之後,一性既往,四大狼籍。” 元 關漢卿 《裴度還帶》第一折:“此人非小可,此人當來必然崢嶸有日。”

(2).原來;起初。《新編五代史平話·唐史上》:“今 河 北之干戈甫定, 朱溫 之兇燄猶存,大王遽即大位,殊非當來弔伐之本意,天下誰不解體乎?”《秦併六國平話》卷中:“當來六國與 秦 比肩…… 始皇 貪心無厭,謀合併一統。”

獲得

得到,取得;捕得

獲得智慧

菩提

佛教音譯名,指覺悟的境界

皮骨

(1).皮和骨。常用來形容軀體瘦瘠。 唐 杜甫 《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》詩之四:“三年奔走空皮骨,信有人間行路難。”

(2).泛指身體。 宋 梅堯臣 《聞刁景純侍女瘧已》詩:“今雖病且已,皮骨尚尪羸。”

(3).喻指表面的,粗淺的。 宋 阮閱 《詩話總龜後集·效法》:“學 杜甫 而得其皮骨者鮮矣,又況其髓哉!”

法水

(1).佛教語。指佛法。謂佛法能消除心中煩惱,猶如水能洗滌污垢,故稱。《無量義經·說法品》:“法譬如水,能洗垢穢……其法水者,亦復如是,能洗眾生諸煩惱垢。” 北周 庾信 《陝州弘農郡五張寺經藏碑》:“法水津梁,得無 砥柱 之難; 香山 轍跡,非復 終南 之險。” 宋 蘇軾 《玉石偈》詩:“願以法水浸摩尼,當觀此石如瓦礫。”

(2).道士、巫師自詡能除病驅邪的水。《西遊補》第六回:“被道士一口法水,只見他立腳不定,逕往西南去了。” 清 袁枚 《新齊諧·鬼著衣受網》:“道士書符作咒,以法水一杯當頭打去,水潑而杯不破。”

時時

常常。《史記·袁盎晁錯列傳》:“ 袁盎 雖家居, 景帝 時時使人問籌策。” 唐 李鹹用 《題劉處士居》詩:“溪鳥時時窺戶牖,山雲往往宿庭除。” 楊朔 《潼關之夜》:“河水在暗夜裡閃動著黑亮的波光,時時還有一點兩點潮濕的漁火浮動在水面上。”

潤身

使自身受益

一切

所有

一切不事事。——宋·王安石《答司馬諫議書》

豈可一切拘以定月哉?——宋·沈括《夢溪筆談》

常覺一切事。——清·梁啓超《譚嗣同傳》

煩惱

(1) 煩悶苦惱

自尋煩惱

(2) 煩擾

那伙鳥男女來煩惱南旺營。——《蕩寇志》

輕微

數量少而程度淺的

輕微的消化不良

解脫

(1) 佛教指脫離苦惱,自在無礙

果解脫否。——清· 全祖望《梅花嶺記》

(2) 甩掉;脫身

諸事紛擾,使他無以解脫

(3) 開脫

為人解脫罪責

逍遙

自由自在,不受拘束

六塵

佛教語。即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。與“六根”相接,便能染污淨心,導致煩惱。《圓覺經》卷上:“妄認四大為自身相,六塵緣影為自心相。” 宗密 疏:“六塵是境,識體是心。” 南朝 宋 鮑照 《佛影頌》:“六塵煩苦,五道綿劇。” 宋 司馬光 《送李益之侍郎致政歸廬山》詩之二:“六塵皆外物,萬法盡迷途。” 明 劉基 《松風閣記》之二:“我佛以清浄六塵為明心之本,凡耳目之入,皆虛妄耳。” 瞿秋白 《豬八戒》:“一切愛戀六塵,以至於‘ * 是沒有的,是幻執的……不如努力把漆黑一團都滅絕了,成個正覺’,得證涅槃。”

標籤:時辰

詩詞推薦

十二時·其九·勸凡夫十二首原文_十二時·其九·勸凡夫十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