卻憶韓非有良喻,不能委法治三家

乾隆順義縣行宮晚坐

名句出處

出自清代乾隆的《順義縣行宮晚坐》

全文:
清河橋過換乘車,□里狐奴路匪賒。
欣看綠雲麥抽穎,未飛白雪柳蛻芽。
行宮蒞止餘幾暇,疆吏宣傳問政差。
卻憶韓非有良喻,不能委法治三家

乾隆詩詞大全

參考注釋

韓非

(約前280—前233) 戰國末年的哲學家和政治家。出身於韓國貴族,師於荀況,著有《孤憤》、《五蠹》、《說難》等,深受秦王政的重視,並出使秦國,後被李斯等陷害。死於獄中。他吸取當時道、儒、墨各家思想中的有利於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,發展了前期法家思想,集法家學說的大成

不能

(1)

不可能;不能夠

又北向,不能得日。——明·歸有光《項脊軒志》

不能理解

不能生育

不能實現

(2)

〈方〉∶不允許,不可以

不能不談到

不能接受

不能相提並論

(3)

〈方〉∶不至於

法治

(1) 先秦時期法家的政治思想,主張以法治國

(2) 依法治國

三家

(1).極言人戶之少。《韓非子·難勢》:“無慶賞之勸,刑罰之威,釋勢委法, 堯 舜 戶説而人辯之,不能治三家。” 宋 陸游 《野意》詩:“隄長逾十里,村小隻三家。”

(2).指 春秋 魯 大夫 孟孫氏 、 叔孫氏 、 季孫氏 。《論語·八佾》:“三家者以《雍》徹。” 朱熹 集註:“三家, 魯 大夫 孟孫 、 叔孫 、 季孫 之家也。” 清 俞正燮 《癸巳類稿·鄉興賢能論》:“天欲 魯 以 孔子 代三家。”

(3).指 春秋 晉 之三卿 韓 、 趙 、 魏 。《鶡冠子·武靈王》:“三家用此而 智氏 亡, 韓 用此而東分。”《史記·天官書》:“三家分 晉 ,並為戰國。”

(4).指 漢 代傳《詩》的 齊 、 魯 、 韓 三派。《漢書·藝文志》:“ 漢 興, 魯 申公 為《詩》訓詁,而 齊 轅固 、 燕 韓生 皆為之傳……三家皆列於學官。”

(5).指 漢 代傳《尚書》的 歐陽 、 大夏侯 、 小夏侯 三派。《後漢書·劉陶傳》:“ 陶 明《尚書》《春秋》,為之訓詁,推三家《尚書》。” 李賢 註:“三家謂 夏侯建 、 夏侯勝 、 歐陽和伯 也。”

(6).指解說《春秋》的 左氏 、 公羊 、 穀梁 三派。 清 江藩 《漢學師承記》緒言:“於《春秋》,則採三家之精華,斥 安國 之迂謬。”

(7).指古代天文學中的蓋天、宣夜和渾天三種學派。《晉書·天文志上》:“古言天者有三家,一曰蓋天,二曰宣夜,三曰渾天。”

(8).指三皇。《後漢書·馬融傳》:“軼越三家,馳騁五帝。” 李賢 註:“三家,三皇也。”

(9).指 夏 、 商 、 周 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正說》:“案《禮》, 夏 、 殷 、 周 三家,相損益之制,較著不同。” 漢 王符 《潛夫論·斷訟》:“五代不同禮,三家不同教,非其苟相反也,蓋世推移而俗化異也。”參見“ 三代 ”。

乾隆名句,順義縣行宮晚坐名句

詩詞推薦

  • 頌十玄談達本

    釋印肅宋代〕勿於中路事空王,贊火還須金色光。燒卻三千並世界,死中得活也無方。
    卻憶韓非有良喻,不能委法治三家 詩詞名句
  • 望九疑

    朱慶餘唐代〕浮生猶役役,未得便尋真。白日如無路,青山豈有人。煙收遙岫小,雨過晚川新。倚杖何凝望,中宵夢往頻。
    卻憶韓非有良喻,不能委法治三家 詩詞名句
  • 晃逈宋代〕起滅心不停,生化形無數。奇哉大丈夫,自在空中住。
  • 詠梅五十首呈史尚書

    釋紹嵩宋代〕瘦倚疏篁半出牆,天教春信到寒鄉。老人終歲閉門坐,月下風前自在香。
    卻憶韓非有良喻,不能委法治三家 詩詞名句
  • 送梵才大師歸天台

    章得象宋代〕京寺棲禪久,霞城去路長。江波收積潦,風信促歸航。坐榻新蒲穩,齊盂早稻香。遙知掩扉處,森斗萬峰傍。
    卻憶韓非有良喻,不能委法治三家 詩詞名句
  • 送陶仁父

    劉克莊宋代〕自古送行情味惡,君行快似泛仙槎。新班人少先投卷,下水船輕易到家。南浦不堪看草色,西湖尚可及荷花。諸公
    卻憶韓非有良喻,不能委法治三家 詩詞名句
  • 至池州贈陳鼎秀才

    蘇轍宋代〕淮陽學舍舊相依,常誦曹溪第一機。卻到江西心有悟,回看過去事皆非。孤舟遠適身如寄,二頃躬耕道自肥。欲看
    卻憶韓非有良喻,不能委法治三家 詩詞名句
  • 朔方書事

    張蠙唐代〕秋盡角聲苦,逢人唯荷戈。城池向隴少,岐路出關多。雁遠行垂地,烽高影入河。仍聞黑山寇,又覓漢家和。
  • 偈傾一百六十九首

    釋智朋宋代〕象王行處,狐兔絕蹤。水月現時,風雲自異。
    卻憶韓非有良喻,不能委法治三家 詩詞名句
  • 太山篇

    楊維楨元代〕巍乎高哉,太山之山三萬八千丈兮,五嶽之伯、萬山之宗。上有雲官、霞伯、明皇、玉女、金台、石室高重重。三
卻憶韓非有良喻,不能委法治三家 詩詞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