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風時動聲琅琅,恍然萬籟宣亭毒

王鳳翎萬竹歌

名句出處

出自明代王鳳翎的《萬竹歌》

全文:
昔賢所居雅愛竹,一竿兩竿渾不俗。
今見高人愛更多,百竿千竿猶未足。
等閒種得萬成林,一望幽森相映綠。
滿前君子皆虛心,出門豈謂交遊獨。
松梅添此友成三,鳳凰依之鳴各六。
渭川曾埒萬戶侯,山陽不換千鍾粟。
尋芳尤記竹邊來,過門不辨為誰屋。
綠陰相與久盤桓,疑是淇園與共谷。
清風時動聲琅琅,恍然萬籟宣亭毒
須臾瘦影橫江乾,此君形象都歸目。
平安從此報無窮,簇簇龍孫爭吐玉。

參考注釋

清風

清涼的風

清風徐來

清風明月

琅琅

象聲詞,形容金石撞擊的聲音、響亮的讀書聲音等

恍然

(1).猶忽然。 三國 魏 阮籍 《達莊論》:“恍然而止,忽然而休。”

(2).猛然領悟貌。 宋 朱熹 《<中庸章句>序》:“一旦恍然,似有以得其要領者。” 清 戴名世 《<汪武曹稿>序》:“天下之從事於舉業者,乃恍然悔悟嚮者之非,而思改其所為。” 魯迅 《彷徨·肥皂》:“‘喔!今天十六?’ 四銘 恍然的說。”

(3).模糊不清;茫然。 南朝 齊 王琰 《冥祥記》:“ 達 既昇之,意識恍然,不復見家人屋及所乘轝。” 宋 陳師道 《次韻寄答晁無咎》:“往事不回如過雨,醉夢恍然忘惡語。” 明 邵璨 《香囊記·趕散》:“心酸痛,念我姑,神魂茫然失舉措。”

(4).仿佛。 宋 韓駒 《題畫太一真人》詩:“恍然坐我水仙府,蒼煙萬頃波粼粼。” 明 歸有光 《詹仰之墓志銘》:“予與之談 秀甫 之為人,恍然如生,相與為淚下。” 明 方孝孺 《書<黃鶴樓卷>後》:“展卷而臥閲之,恍然如乘扁舟出入 洞庭 彭蠡 之上。”

萬籟

自然界萬物發出的響聲;一切聲音

萬籟有聲。——明· 歸有光《項脊軒志》

萬籟俱寂

亭毒

《老子》:“長之育之,亭之毒之,養之覆之。”一本作“成之熟之”。 高亨 正詁:“‘亭’當讀為‘成’,‘毒’當讀為‘熟’,皆音同通用。”後引申為養育,化育。《文選·劉孝標<辯命論>》:“生之無亭毒之心,死之豈虔劉之志。” 李周翰 註:“亭、毒,均養也。” 前蜀 杜光庭 《賀雅川進白鵲表》:“亭毒萬方,再樹乾坤之本;照臨下土,重懸日月之光。” 宋 王禹偁 《吊稅人場文》:“虎之生兮,亦稟亭毒。” 梁啓超 《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》:“此(小説)四力者,可以盧牟一世,亭毒羣倫。”

王鳳翎名句,萬竹歌名句

詩詞推薦

清風時動聲琅琅,恍然萬籟宣亭毒 詩詞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