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清代乾隆的《玉蘭堂二首用蟬聯韻體·其二》
全文:
栗陸以來批判春,花中南史屬斯人。
勝他梔蠟其言者,牛鬼蛇神嚇鬼神。
參考注釋
梔蠟
謂用梔、蠟塗飾。語出 唐 柳宗元 《鞭賈》。亦喻偽飾欺世的言行。 元 姚燧 《烏木杖賦》:“昔賈鬻鞭,梔蠟其膚,市者一濯,已呈蒼枯。” 明 李東陽 《奉詔育材賦》:“縱堅白之嵬談,衒梔蠟之末飾。”參見“ 梔貌蠟言 ”。
言者
指諫官。 宋 邵伯溫 《聞見前錄》卷二:“ 仁宗 以微物賜僧,尚畏言者,此所以致太平也。” 宋 岳珂 《桯史·鴻慶銘墓》:“余在故府時,有同朝士為某人作行狀,言者摘其事,以為士大夫之不忍為,即日罷去。” 清 戴名世 《贊理河務僉事陳君墓表》:“及言者紛起,司馬罷去,詔君就司寇獄;時君已病閲數月矣!”
牛鬼蛇神
牛頭的鬼,蛇身的神。原指虛幻怪誕,後比喻形形色色的醜惡東西或壞人
鬼神
(1).鬼與神的合稱。《易·謙》:“鬼神害盈而福謙,人道惡盈而好謙。”《禮記·仲尼燕居》:“鬼神得其饗,喪紀得其哀。” 孔穎達 疏:“鬼神得其饗者,謂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。” 唐 韓愈 《原鬼》:“無聲與形者,鬼神是也。” 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筆記》卷三:“夫古人作書垂後……亦鑒及後人之無賴,故徐引其機,以待有心者之自為覺悟,庶不蹈妄傳之戒,為鬼神所忌耳。”
(2).泛指神靈、精氣。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:“養材以任地,載時以象天,依鬼神以制義。” 張守節 正義:“鬼之靈者曰神也。鬼神曰山川之神也。”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:“曆日月而迎送之,明鬼神而敬事之。” 張守節 正義:“天神曰神,人神曰鬼。又雲聖人之精氣謂之神,賢人之精氣謂之鬼。”
(3).偏指鬼;死去的祖先。《左傳·昭公七年》:“今君若步玉趾,辱見寡君……致君之嘉惠,是寡君既受貺矣,何 蜀 之敢望?其先君鬼神實嘉賴之,豈唯寡君?”《孝經·感應》:“宗廟致敬,鬼神著矣。” 唐玄宗 註:“事宗廟能盡敬,則祖考來格。”
(4).指形體與精靈。《禮記·禮運》:“故人者,其天地之德,陰陽之交,鬼神之會,五行之秀氣也。” 孔穎達 疏:“鬼謂形體,神謂精靈。《祭義》云:‘氣也者,神之盛也;魄也者,鬼之盛也。’必形體精靈相會,然後物生。”
(5).古代指天地間一種精氣的聚散變化。《易·繫辭上》:“精氣為物,遊魂為變,是故知鬼神之情狀。” 韓康伯 註:“盡聚散之理,則能知變化之道。” 孔穎達 疏:“物既以聚而生,以散而死,皆是鬼神所為,但極聚散之理,則知鬼神之情狀也。”後世哲學家多以陰陽之變、氣的往來屈伸解釋“鬼神”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論死》:“鬼神,陰陽之名也。陰氣逆物而歸,故謂之鬼;陽氣導物而生,故謂之神。”《禮記·中庸》:“鬼神之為德,其盛矣乎。” 程頤 章句:“鬼神,天地之功用,而造化之跡也。 張子 曰:‘鬼神者,二氣之良能也。’愚謂以二氣言,則鬼者陰之靈也,神者陽之靈也。以一氣言,則至而神者為神,反而歸者為鬼,其實一物而已。”《朱子語類》卷三:“鬼神只是氣,屈伸往來者氣也。”
乾隆名句,玉蘭堂二首用蟬聯韻體·其二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