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清代乾隆的《上巳》
全文:
上已舟中過,良辰信未孤。
不須杯稧飲,寧作水嬉娛。
岸綠煙橫柳,汀黃浪起鳧。
山陰王內史,景趣底相殊。
參考注釋
不須
不用;不必。《後漢書·逸民傳·周黨》:“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、 巢父 ,而建號天下; 周 不待 伯夷 、 叔齊 ,而王道以成。” 唐 張志和 《漁父歌》:“青篛笠,緑蓑衣,斜風細雨不須歸。”《警世通言·萬秀娘仇報山亭兒》:“哥哥若到 襄陽府 ,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。” 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二:“他養著四大盆石榴,兩盆夾竹桃,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。”
稧飲
臨水修禊,宴飲行樂。 明 吳寬 《題右軍<東方朔贊>大令<洛神賦>石本後》:“稧飲序出於觴詠,游騁物感,興發之際,筆意飄逸。” 清 吳偉業 《補稧》詩序:“壬辰上巳, 蔣亭彥 、 篆鴻 、 陸我謀 於 鴛湖 稧飲,余後三日始至。”稧,一本作“ 禊 ”。
水嬉
水上遊戲。其形式很多,如歌舞、競渡、雜技等。 漢 司馬相如 《大人賦》:“奄息 總極 氾濫水嬉兮,使 靈媧 鼓瑟而舞 馮夷 。”《舊唐書·順宗紀》:“嘗侍宴 魚藻宮 ,張水嬉,綵艦雕靡,宮人引舟為櫂歌,絲竹間發。” 宋 周密 《癸辛雜識後集·故都戲事》:“呈水嬉者,以髹漆大斛滿貯水,以小銅鑼為節,凡龜、鱉、鰍、魚皆以名呼之,即浮水面,戴戲具而舞。舞罷即沉,別復呼其他,次第呈伎焉。” 清 吳偉業 《琵琶行》序:“先帝在 玉熙宮 中,梨園子弟奏水嬉、過錦諸戲。” 嚴榮 注引《劉氏蕪史》:“水嬉之制,削木為傀儡,高二尺餘,肖蠻王、軍士、男女之像,有臋無足,下安卯栒,用竹板承之,注水方木池,以錫為箱,支以木櫈,用紗圍其下,取魚蝦苹藻躍浮水面。中官隱紗圍中,將人物用竹片托浮水上,游移轉動。一人鳴金宣白題目,代宣文句。”參見“ 水戲 ”、“ 水飾 ”。
乾隆名句,上巳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