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裕性軒原文
性近人生初,能率斯稱道。
是軒額裕性,命義誠雲好。
有餘之謂裕,廓然祛急躁。
虛受應物來,靜守謝私擾。
所見實如斯,全斯勉探討。
詩詞問答
問:題裕性軒的作者是誰?答:乾隆
問:題裕性軒寫於哪個朝代?答:清代
注釋
1. 押詞韻第八部 出處:御製詩四集卷三十五
2. 葉
參考注釋
人生
(1) 人一生中的活動
(2) 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
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過零丁洋》
(3) 與人的關係生疏,不熟悉
人生地疏
稱道
述說;讚揚某事物
連聲稱道
廓然
(1) 形容空曠寂靜的樣子
四顧廓然
(2) 靜靜地
廓然獨居
急躁
(1) 碰到不稱心的事情易於激動
對待她的學生太急躁了
(2) 想趕快達到目的,不經仔細考慮或準備就行動
急躁輕進
虛受
(1).虛心接受。語本《易·鹹》:“山上有澤,鹹。君子以虛受人。” 孔穎達 疏:“君子以虛受人者,君子法此《鹹》卦,下山上澤,故能空虛其懷,不自有實,受納於物,無所棄遺。” 南朝 梁 沉約 《為南郡王侍皇太子釋奠宴》詩之二:“義重師匡,業貴虛受。” 唐 劉肅 《大唐新語·規諫》:“﹝ 張玄素 謂 太宗 曰:﹞臣觀自古已來,未有如 隋 室喪亂之甚,豈非其君自專,其法日亂!向使君虛受於上,臣弼違於下,豈至於此。” 宋 范仲淹 《從諫如流賦》:“所以明虛受之功,所以得上善之旨。及霤之士,雖濡首而何傷;補袞之臣,思澣衣而可美。”
(2).謂無德才而接受官位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求自試表》:“夫論德而授官者,成功之君也;量能而受爵者,畢命之臣也。故君無虛授,臣無虛受。虛授謂之謬舉,虛受謂之尸祿。”
應物
(1).順應事物。《莊子·知北游》:“邀於此者,四枝彊,思慮恂達,耳目聰明,其用心不勞,其應物無方。” 鍾泰 發微:“‘應物無方’,言不執滯也。”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與時遷移,應物變化,立俗施事,無所不宜。” 宋 歐陽修 《道無常名說》:“無常以應物為功,有常以執道為本。”《西遊記》第二回:“這猴王自從了道之後,身上有八萬四千毛羽,根根能變,應物隨心。”
(2).猶言待人接物。《晉書·外戚傳·王濛》:“虛己應物,恕而後行。”《隋書·循吏傳·劉曠》:“ 劉曠 ,不知何許人也。性謹厚,每以誠恕應物。” 明 孫柚 《琴心記·挑動春心》:“你看他清標應物,如春月之濯柳;英氣逼人,似野鶴之出羣。” 清 姚鼐 《揚雄<太玄>目錄序》:“雖庸愚不肖,苟筮之而見所以處事應物者,皆合乎聖人之道也。”
靜守
(1).安分守己。 唐 韓愈 《與鄭相公書》:“候 孟氏 兄弟到,分付成事。庶可靜守,無大闕敗。”
(2).鎮定地防守、等待。 郭希仁 《從戎紀略》:“此後遂持靜守觀釁主意,我軍不出,彼亦不來攻。”
謝私
謝意,私衷。 清 朱之瑜 《與奧村庸禮書》之五:“稍霽即當造談,先此略申謝私,統希原亮。”
見實
猶現實。《資治通鑑·後唐明宗長興元年》“眾心乃奮” 元 胡三省 註:“ 趙廷隱 以其所經見實利害告之,夫安得而不奮!”
如斯
如此。《論語·子罕》:“子在川上,曰:‘逝者如斯夫!不捨晝夜。’” 明 郎瑛 《七修類稿·奇謔三·代死失火》:“苟謂事事如斯,吾未之信矣。” 郭沫若 《黃山之歌》:“ 峨眉 號稱天下秀,不知是否信如斯。”
探討
(1) 探索;研討;探索講求
探討一下達成協定的可能性
他們討論了罪惡之後,便探討如何消除它
(2) 探幽尋勝
探討意未窮,回艇夕陽晚。——唐· 孟浩然《登鹿門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