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元代張達的《雜言·其四十六》
全文:
六義本情性,於時見興衰。
覽之思無邪,亦曰興於詩。
刪定有深意,勸懲義無遺。
茲焉鑒善惡,諷詠開民彝。
齊韓何專門,毛鄭徒棲棲。
至理自矛盾,於今傷背馳。
參考注釋
六義
(1).亦稱“ 六詩 ”。《〈詩〉大序》:“詩有六義焉:一曰風,二曰賦,三曰比,四曰興,五曰雅,六曰頌。” 孔穎達 疏:“風、雅、頌者,詩篇之異體;賦、比、興者,詩文之異辭耳。大小不同而得並為六義者,賦、比、興是詩之所用,風、雅、頌是詩之成形,用彼三事,成此三事,是故同稱為義,非別有篇卷也。”近人認為:風是各國的歌謠,雅是 周 王畿的歌曲,頌是廟堂祭祀的樂歌,是《詩經》的三種體制;賦是敷陳其事,比是指物譬喻,興是借物起興,是《詩經》的三種表現內容的方法。後指以《詩經》為代表的文學創作的精神和原則。 唐 孟郊 《讀張碧集》詩:“ 天寳 太白 歿,六義已消歇。大哉《國風》本,喪而王澤竭。” 唐 羅隱 《廣陵李僕射借示近詩因投獻》詩:“閒尋綺思千花麗,靜想高吟六義清。”
(2).指六書。《晉書·衛恆傳》:“有 沮誦 、 倉頡 者,始作書契,以代結繩,蓋覩鳥跡以興思也。因而遂滋,則謂之字,有六義焉。一曰指事,上、下是也。二曰象形,日、月是也。三曰形聲,江、河是也。四曰會意,武、信是也。五曰轉注,老、考是也。六曰假借,令、長是也。” 清 曹寅 《夜飲和培山眼鏡歌》:“六義精嚴神不滅,萬象芸芸親手澤。”參見“ 六書 ”。
本情
(1).本心。《後漢書·王望傳》:“今 望 懷義忘罪,當仁不讓,若繩之以法,忽其本情,將乖聖朝愛育之旨。”
(2).實情。 清 黃六鴻 《福惠全書·刑名·詞訟》:“狡詐之徒,欲陷害怨家,恐細事不準,務張大其詞,以聳上聽,及其準後,始將所告本情説出。”
(3).原來的感情。《南史·范泰傳》:“與 范 本情不薄,中間相失,傍人為之耳。”
於時
介賓詞組。在這個時候,當時
於時冰皮始解。——明· 袁宏道《滿井遊記》
興衰
興旺和衰敗
張達名句,雜言·其四十六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