蹇諤正士辟奸慝,勇將斫陣逐群敵,乃可方斯餘莫匹

乾隆宋人隼擊圖

名句出處

出自清代乾隆的《宋人隼擊圖》

全文:
拳爪斂翼欲下擊,眾禽喪魄各藏匿。
垂羽不擇音駾息,是謂畫神得妙的。
蹇諤正士辟奸慝,勇將斫陣逐群敵,乃可方斯餘莫匹

乾隆詩詞大全

參考注釋

蹇諤

亦作“ 蹇咢 ”。亦作“ 蹇愕 ”。亦作“ 蹇鄂 ”。忠直敢言貌;正直貌。蹇,通“ 謇 ”。 晉 袁宏 《三國名臣序贊》:“神情所涉,豈徒蹇愕而已哉。” 明 湯顯祖 《宣城令姜公去思記》:“夫 姜君 者,亦蹇咢重進止,質行人耳。” 清 俞樾 《茶香室叢鈔·古人忌日亦受吊》:“翌日上封,大陳説忠貞蹇諤,不宜淪滯遐方。”

正士

(1).正直之士。《書·泰誓》:“屏棄典刑,囚奴正士。”《晏子春秋·問下十九》:“正士處勢臨眾不阿私,行於國足養而不忘故。”《後漢書·王符傳》:“正士懷怨結而不見信,猾吏崇姦軌而不被坐。” 徐念慈 《余之小說觀》:“其影響之及於同胞者……效用日大,斯不至為正士所鄙夷,大義所排斥矣。”

(2).佛教語。梵語“菩薩”的又一譯名。謂求正道之大士。《無量壽經》卷上:“又 賢護 等十六正士: 善思議菩薩 、 信慧菩薩 …… 解脫菩薩 。”

奸慝

亦作“ 姦匿 ”。亦作“奸慝”。1.指奸惡的人。《書·周官》:“司寇掌邦禁,詰姦慝,刑暴*亂。”《左傳·昭公十四年》:“詰姦慝,舉淹滯。” 孔穎達 疏:“姦,邪;慝,惡。” 三國 魏 曹丕 《策孫權九錫文》:“君忠勇並奮,清除姦慝。” 唐 陳子昂 《禡牙文》:“奸慝竊命,戎夷不恭,則必肆諸市朝。” 明 胡應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丹鉛新錄六·朱子忿懥》:“ 宋 名臣録,自大姦慝外,凡在是非間者皆不遺。”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義清方檔案·宣統三年九月初六日給事中陳慶桂奏摺》:“仰見皇上嚴懲奸慝,執法無私。”

(2).奸惡的心術或行為。 漢 王符 《潛夫論·班祿》:“是以天地交泰,陰陽和平,民無姦匿。” 晉 孫盛 《晉陽秋·錢鳳》:“ 錢鳳 字 世儀 , 吳 嘉興 尉子也,奸慝好利,為 敦 鎧 曹參軍,知 敦 有不臣心,因進説,後 敦 敗,見誅。”《北齊書·昭帝紀》:“帝性頗嚴,尚書郎中剖斷有失,輒加捶楚,令史姦慝,便即考竟。”《明史·姜埰傳》:“士子作文,高談孝悌仁義,及服官,恣行奸慝,此科目之病也。” 章炳麟 《討滿州檄》:“我國民伯叔兄弟,亦既燭其奸慝,弗為惑亂。”

逐群

隨群;逐隊。 唐 李群玉 《言懷》詩:“白鶴高飛不逐羣, 嵇康 琴酒 鮑照 文。”

乃可

(1).竟可。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人之巧,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!”

(2).才可。《百喻經·倒灌喻》:“昔有一人患下部病,醫言當須倒灌乃可瘥耳。”

(3).豈可,那可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任誕》:“ 張季鷹 縱任不拘,時人號為 江東 步兵。或謂之曰:‘卿乃可縱適一時,獨不為身後名邪?’”《南齊書·張敬兒傳》:“足下乃可不通大理,要聽君子之言,豈可罔滅天理,一何若茲?”

(4).寧可;寧使。《敦煌變文集·醜女緣起》:“將來今日目前,見這箇弱事,乃可不要富貴,亦不藉你官職。”

乾隆名句,宋人隼擊圖名句

詩詞推薦

蹇諤正士辟奸慝,勇將斫陣逐群敵,乃可方斯餘莫匹 詩詞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