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處
出自清代乾隆的《方方壺神岳瓊林圖》
全文:
嵣嵡嶽麓仙人宅,琪樹瓊林參漢碧。
金堂十二隻茅庵,笑指洪厓肩可拍。
何年換骨遺方壺,偶寫宿游懸圃跡。
我今掛壁眄煙霞,忽忘高奔迅過隙。
參考注釋
換骨
(1).道家謂服食仙酒、金丹等使之化骨升仙。《太平廣記》卷二十引 南唐 沉汾 《續神仙傳·王可交》:“一人曰:‘與酒喫。’侍者瀉酒,而樽中酒再三瀉之不出。侍者具告。道士曰:‘酒是靈物,必得入口,當換其骨。瀉之不出,亦乃命也。’”《資治通鑑·唐武宗會昌五年》:“上餌道士金丹……自秋冬以來,覺有疾,而道士以為換骨。上秘其事。”因亦用為酒名,標榜其名貴。 唐 馮贄 《雲仙雜記·釀換骨醪》:“ 憲宗 采鳳李花釀換骨醪。” 宋 陳師道 《次韻蘇公試藥王滑盞》:“小試換骨方,價重十冰甆。”
(2).佛教稱得道受果。《景德傳燈錄·慧可大師》:“於寂默中,倏見一神人謂曰:‘將欲受果,何滯此耶?大道匪遙,汝其南矣。’翌日覺頭痛如刺,其師欲治之。空中有聲曰:‘此乃換骨,非常痛也。’”
(3).喻作詩文活用古人之意,推陳出新。 宋 葛立方 《韻語陽秋》卷二:“詩家有換骨法,謂用古人意而點化之,使加工也。” 宋 陸游 《夜吟》之二:“夜來一笑寒燈下,始是金丹換骨時。” 清 錢謙益 《乙亥中秋次若撫來韻》之一:“病知居士安心法,貧得詩人換骨方。”
方壺
(1).腹圓口方的壺。古代禮器的一種。《儀禮·燕禮》:“司宮尊於東楹之西,兩方壺。” 鄭玄 註:“尊方壺,為卿大夫士也。” 賈公彥 疏:“以其燕總有卿大夫士,又別有公尊瓦大兩,故知方尊為此人也。”《公羊傳·昭公二十五年》“國子執壺漿” 漢 何休 註:“壺,禮器。腹方口圓曰壺,反之曰方壺。”
(2).傳說中神山名。一名 方丈 。《列子·湯問》:“ 渤海 之東,不知幾億萬里,有大壑焉……其中有五山焉:一曰 岱輿 ,二曰 員嶠 ,三曰 方壺 ,四曰 瀛洲 ,五曰 蓬萊 。” 殷敬順 釋文:“一曰 方丈 。” 漢 班固 《西都賦》:“濫 瀛洲 與 方壺 , 蓬萊 起乎中央。” 宋 辛棄疾 《滿江紅·題冷泉亭》詞:“是當年、玉斧削 方壺 ,無人識。” 清 金農 《龍涎香二首寄吳秀才焯厲孝廉鶚》詩之二:“ 方壺 島客渺難逢,一餅淒涼話故宮。”
懸圃
傳說在 崑崙山 頂。有金台、玉樓,為神仙所居。也稱 玄圃 。後泛指仙境。語出《楚辭·天問》:“ 崑崙 懸圃 ,其凥安在?” 王逸 註:“ 崑崙 ,山名也,其巔曰 縣圃 ,乃上通於天也。”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辨騷》:“ 崑崙 、 懸圃 ,非經義所載,然其文辭麗雅,為詞賦之宗。” 唐太宗 《帝京篇》之十:“無勞上 懸圃 ,即此對神仙。” 清 紀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續錄二》:“所謂 瑤池 、 懸圃 ,珠樹芝田,概乎未見。”
乾隆名句,方方壺神岳瓊林圖名句